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年轻干部要常“修”,不要常“秀”
时间 :   2025-09-23 18:3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张彦赠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年轻干部初入职场,干事活力足、可塑潜力大,往往是组织培养的焦点、领导压担的重点、群众评价的热点,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置于聚光灯下、摆上展示台前,在这种关心关注的环境下,年轻干部大都渴望被认可、被赏识,并展现出应有的积极性、进取心。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年轻干部却存在着重“秀”轻“修”的倾向。有的热衷于“打造人设”,白天工作“摸鱼”,晚上“灯火通明”,把工作“上进”作为个人标签;有的沉迷于“短平快”的显性政绩,好大喜功、急于表现,一味刷“存在感”;有的追逐于“网红效应”,精心包装自身形象,工作善于投机,只求别人口碑,不求能力提升。这些行为或许能带来一时关注,却背离了干部成长的本质规律,最终只会昙花一现,经不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修身之道在于持之以恒的内在修炼,而非浮于表面的外在表演。年轻干部应当摒弃作秀式表演、褪去浮华式外衣,追求内心踏实、脚步踩实、做事扎实,才能走好成长成才路、走正干事创业路,不负期望、不负使命。


要常修沉稳之气,莫秀轻率之行。沉稳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能力。当下存在一些年轻干部刚到新岗位就急于“烧三把火”,不经过深入调研就仓促决策,不经过深入思考就盲目蛮干,最终结果往往是出了错、失了误再修补,给工作造成一定被动。年轻干部渴望快速证明自己,这种积极性值得肯定,但若不能保持沉稳的心态,就容易事与愿违、背道而驰,甚至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年轻干部当涵养“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心态,在面对复杂局面、险峻挑战时,先做到稳住心神,以平和之心直面困难,坚决避免头脑一阵发热、思路一团乱麻、行为一串慌张。要沉下身,做足调研“文章”,通过全面了解实情,深入把握规律,做到三思后行、考虑全面、决策可行,确保各项工作推进心中有数、手中有策。


要常修笃定之气,莫秀浮躁之行。干事笃定,方能慎终如始、始终如一。很多事情需要一件接着一件干、一锤接着一锤敲,然而有的年轻干部缺乏长远耐性、历史眼光,容易出现“三分钟热度”,甚至“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工作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还有的干部稍微付出点努力,恨不得马上就要见到果,得不到果,就撂挑子、发牢骚,久而久之不仅延误工作,更会透支个人成长潜力。年轻干部应有干事耐心,懂得“久久为功”的智慧,首先从经手的每篇材料、接待的每位群众、解决的每个难题做起,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出彩,让成长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稳健,坚决避免“黑瞎子掰棒子”。同时,还要辩证看待挫折,从挫折中知不足、明方向、图奋进,把每一次挫折当作成长的每一次积淀,以量变积累实现成长质变。


要常修务实之气,莫秀虚功之行。年轻干部必须都是实干家,必须不务虚功、务实功,不图虚名、图实绩。当下,个别年轻干部纸上写的震天响,各种口号式、包装式、表态式做法一应俱全,但实际工作却是空对空,真正落实的没几件;还有的干部一门心思琢磨指标、追求规模,让外面看起来“好看”、让上级看起来“满意”,实际忽视了服务实效,群众生活依旧老样子。年轻干部,应当明白干工作最忌做虚功、出虚招。要从事业起步之时,就树立正确政绩观,甘做铺垫之事,甘抓未成之事,既看工作完成度,也看群众满意度,做到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驱。还要在工作中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逞一时之能,不轻易夸下海口、随意许下重诺,少一些我要怎样,多一些我该怎样,把言必行、行必果做到百姓心中,真正取信于民。(烟台市莱山区委组织部:张彦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