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为广大基层干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这一规定彰显了党中央整治形式主义的坚定决心,也体现了对基层干部的深切关怀,为基层工作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实干力量”。
直击“痛点”,破除形式主义枷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形式主义是基层工作的“绊脚石”,是束缚基层干部施展手脚的“枷锁”,不仅消耗着基层干部的精力,更阻碍着政策落地、民生改善的步伐。搬掉这块“绊脚石”、解除“枷锁”需要自上而下的决心,更需要多管齐下的智慧。要精简文件会议,那些可有可无的会议,该合并就合并,能精简就精简,讲短话、开短会;文件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让基层干部从繁琐文件和冗长会议中解脱。严控督查检查考核总量,那些冗余的考核指标,该删减就删减,不搞月度、季度排名,不以开会、发文、拍照留痕等作为评判工作优劣的标准,让基层干部不再为应付检查考核而“做表面文章”,能够踏踏实实地干工作。
赋能基层,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减负不是减担当,而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基层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当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就能将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投入到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一方面,明晰基层权责,建立健全权责清单厘清职责边界,避免责任层层下压、资源层层上收的失衡状态,让基层有权办事。同时完善清单外事项准入制度,未经规定程序,不得将职责外事项强压给基层。另一方面,要聚焦基层干部能力提升,通过精准化培训弥补政策执行、群众工作、应急处突等能力短板,通过实践锻炼让干部在复杂岗位上“蹲苗成长”,锤炼破题解题的能力,提升工作质效。
久久为功,推动基层长远发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久久为功。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防止形式主义反弹回潮。在考核导向方面,突出实践实干实效的标尺,把群众认不认可、问题解没解决作为评价核心,让“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大不同”。在容错纠错方面,明确“三个区分开来”的界限,为敢于探索、勇于负责的干部撑腰鼓劲,消除“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顾虑。在激励关怀方面,通过优化问责机制、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让基层干部能够心无旁骛干事业。要让考核“指挥棒”更科学、容错“防护网”更牢固、干事“氛围场”更浓厚,让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迸发。(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委组织部:薛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