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化作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把握了作风建设的规律特点,为新征程上持续擦亮中央八项规定“金色名片”提供了根本遵循。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需要从三个维度深刻把握、系统推进。
筑牢思想根基,实现教育引导常态化长效化。作风问题的本质是党性问题和思想问题。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必须首先在思想教育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在教育内容上,建立动态更新的理论武装体系。一方面,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核心教材,确保学习教育的系统性;另一方面,及时将作风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纳入教育内容,编写典型案例警示录,增强教育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在教育对象上,实施精准化的分类指导。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重点开展权力观、政绩观教育;对年轻干部,强化纪律规矩意识和优良传统教育;对关键岗位干部,开展廉政风险防范教育,形成分层分类、全面覆盖的教育格局。在教育方式上,构建多元立体的教育矩阵。既坚持“三会一课”、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传统方式,又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云课堂”教学;既组织到廉政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又通过案例剖析开展“以案四说”,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健全制度体系,实现监督约束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必须用制度思维和制度方式巩固成果、防范风险。在制度构建层面,形成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等方面的标准规范,细化具体要求和负面清单,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建立制度定期评估和修订机制,及时堵塞漏洞,确保制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在监督机制层面,构建全方位监督网络。强化上级党组织监督,落实谈心谈话、述职评议等制度;做实日常监督,通过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等方式抓早抓小;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运用“互联网+监督”平台,形成监督合力。在执纪问责层面,保持高压态势和零容忍态度。对隐形变异“四风”问题露头就打,对顶风违纪行为从严查处,典型问题公开通报曝光。建立风腐同查机制,既“由风查腐”又“由腐纠风”,形成强大震慑。
推动实践转化,实现成效巩固常态化长效化。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上。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必须做好转化文章,让优良作风成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在联系服务群众上,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推行“一线工作法”,通过定期接访、结对帮扶、基层调研等方式,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立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征集、办理、反馈机制,将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民生实效。在推动改革发展上,强化作风保障。把作风建设融入中心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一线锤炼过硬作风。建立作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联动考评机制,以作风转变促改革攻坚,以效能提升促发展提速。在文化培育上,注重化风成俗。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元素,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新时代廉洁文化。开展“作风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选树宣传先进典型,让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济宁市兖州区委组织部:于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