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按照新发展理念做好经济工作。高质量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路上,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实效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常念思想“紧箍咒”,保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清醒头脑。《孟子·离娄章句上》有言:“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既是行为的衡量尺度,又是心之戒惧、头上利刃。心中没有戒惧、头上不悬利刃,行动上就会失去控制,就会如脱缰野马随意“撒欢儿”。高质量发展的路上,需要党员干部“大刀阔斧”,但不是遇事就必须亮出“大刀”,失去了对“大刀”的控制,就难免会伤及无辜。党员干部要始终在干事创业上保持清醒头脑,时刻永葆问题意识、忧患意识,把发展深水区蹚稳蹚实,在看待矛盾、思考问题时更周全一些、更深入一层。要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强化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推动党员干部既要敢作为、善作为,又不能乱作为、不作为。
常思纪律“高压线”,涵养“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的价值认知。《决定》提出,要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高质量发展路上,必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要持之以恒健全为基层减负机制,严格把控考核导向,谨防“属地管理”事项责任下移,真正减少过频过繁问题,坚决根治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典型问题,为改革扫清路障、保驾护航。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该做的不推,不该做的不碰,从思想上和心理上“架设”好“高压线”,用好经常性纪律教育,优化经济发展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
常控行为“总开关”,勤做“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的为民实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让发展成效惠及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又是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为民造福的事必须实实在在地干。党员干部要筑牢“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努力做到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不能把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当作政绩表现,要把“里子”做细做实,把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落地落实,归根到底落脚在一个“实”字。要认真研究和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其更好地带领党员群众干事创业,多做惠及群众、惠及社会的发展实举。(省威海市委经区工委党群工作部:李德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