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以严的基调让学习教育“祛邪扶正”
时间 :   2025-05-21 12:38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王立雷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10名干部在学习教育期间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在该起违规吃喝事件中,5人共饮用4瓶白酒,1人饮酒后于当日下午死亡,其性质极为严重,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当前,全党正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学习教育,而极个别党员干部却仍然顶风违纪、恣意妄为,暴露出政治意识淡漠、纪律规矩松弛等种种思想作风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典型案例中汲取深刻教训,以案为鉴、以案明纪,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侥幸心理,真正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祛“特权思想”之邪,立政治纪律之正。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徙木立信”之举,其本质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刚性约束。李献林等人一边参加学习教育部署会,一边组织违规宴请,这种“两面人”做派不仅是对组织权威的公然挑战,更是对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要求的严重背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违规吃喝看似是“小事小节”,实则是权力观扭曲、宗旨意识淡化的表现,背后潜藏着利益输送、圈子文化等腐败温床。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一顿饭、一杯酒背后,考验的是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唯有始终绷紧纪律之弦,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才能在大是大非前站稳立场。


祛“认识偏差”之邪,立党性修养之正。通报中提及的“小事小节论”、“影响发展论”、“行业特殊论”等错误思想,折射出部分干部仍存在认识偏差。事实上,作风建设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李献林向管理服务对象借款“平事”,暴露的就是“酒桌办事”的潜规则;县委主要领导隐瞒不报,反映的是“好人主义”作祟的责任缺失。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稍有松懈就会反弹回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这要求我们既要猛药去疴,更要固本培元。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把作风问题当作党性修养的“试金石”,经常对照党章党规检视言行,从思想深处铲除“四风”滋生土壤,用为民务实清廉的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祛“责任空转”之邪,立监督合力之正。通报对信阳市委、市纪委监委等多名领导干部的问责,彰显了“一案双查”的鲜明导向。作风建设不能仅靠个人自觉,必须构建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协同发力的责任链条。现实中,一些地方仍存在“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的落实温差,个别领导干部甚至把“不出事”当作唯一标准,这种消极保底思维恰恰助长了违纪侥幸心理。新时代新征程,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把严的基调贯穿教育管理监督全过程;纪检监察机关须坚持风腐同查,既揪住违规吃喝的“酒杯”不放,更挖出觥筹交错间的“利益链”。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牢记“严管就是厚爱”,既以身作则净化“朋友圈”,又敢抓敢管筑牢“防火墙”,让清风正气在严管与厚爱中充盈天地。(中共武城县委组织部:王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