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古州镇6个城市社区承载着服务群众、链接民心的重要使命,86名社区工作者更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当前队伍中20人持有助理社会工作师证书,虽有服务基础,但学历待提升、性别比例失衡、年龄跨度大等问题,仍需以党建为引领破局解题,锻造过硬基层服务队伍。
强基固本提学历,筑牢服务硬支撑。学历是社区工作者专业服务的“敲门砖”,当前队伍中大专及以上学历42人、高中及以下学历44人,与新时代社区治理需求存在差距,制约服务效能提升。以党建为引领,可联合县内职业院校、社工机构搭建“学历+技能”双提升平台,开设社区管理、社会工作等定制化课程,将学历提升与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证相结合,对86名工作者实行“一人一策”培养计划。同时,依托“党建+线上课堂”,利用碎片化时间推送专业知识,让学历提升融入日常工作,推动更多人员从“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变,让20人的持证队伍不断壮大,为6个社区注入更强劲的服务动能。
优化配比补短板,激活服务新动能。当前社区工作者男性21人、女性65人,性别比例失衡导致社区服务在应急处突、重体力便民服务等方面存在短板。党建牵头搭建人才引育平台,一方面挖掘社区内退伍军人、热心公益的男性骨干,通过“党员带群众”模式吸纳其加入工作队伍,开展应急救援、设施检修等专项培训;另一方面对接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本地高校,出台岗位津贴、职业发展通道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男青年投身社区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女性工作者在情感关怀、矛盾调解、精细化服务中的优势,打造“男女互补、各展所长”的服务团队,让性别结构从“失衡”走向“均衡”,让社区服务既有“温度”更有“力度”。
薪火相传优梯队,凝聚服务向心力。我镇50岁以上社区工作者14人、30岁及以下社区工作者18人,年龄跨度大易造成工作理念断层、创新活力不足。依托党建带群建机制,构建“老中青”传帮带体系:让经验丰富的老工作者以“导师”身份,传授群众沟通、矛盾调解等“土方法”;让年轻工作者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教老同事运用线上平台开展便民服务、政策宣传;通过“党建活动共办、服务难题共解”,推动不同年龄段工作者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同时,建立年龄梯度培养计划,避免队伍出现“青黄不接”,让老经验与新思维碰撞出火花,让86人的队伍形成“梯队合理、活力迸发”的良好态势。
基层强则治理强,队伍优则服务优。古州镇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既要锚定问题精准发力,更要以党建为魂凝聚合力。相信随着学历、性别、年龄问题逐步破解,这支队伍必将像“村超”赛场上的健儿一样,以拼搏姿态守护社区平安,为“村超圣地”增添基层治理的亮丽色彩。(古州镇人民政府:赵大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