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我为群众办实事”是践行初心使命的直接体现,更是维系党群关系的核心纽带。每一次为民服务的践行,每一件民生难题的解决,都是在为党群“鱼水情”注入新的活力,让党的根脉在群众中扎得更深、更牢。
办实事,要以“察民情”为起点,让党群沟通更“贴心”。群众的所思所盼,是办实事的方向指南。党员干部需主动走出办公室,沉到基层一线,以“坐一条板凳”的姿态倾听诉求,用“换位思考”的耐心了解困境,把群众的“心声”当作工作的“指令”。无论是日常需求的细微表达,还是急难问题的迫切反映,都要认真记录、用心回应,让群众感受到“被重视、被关心”,从而打开心扉、主动交流,让党群之间的沟通从“单向传递”变为“双向互动”。
办实事,要以“解民忧”为核心,让党群信任更“扎实”。办实事的关键在于“办实”,在于真正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面对群众的合理诉求,不能“打太极”“踢皮球”,更不能“搞形式”“走过场”,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制定清晰可行的方案,一抓到底、务求实效。从简化办事流程、减少跑腿次数,到改善生活环境、提升服务质量,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一次对群众信任的巩固;每化解一个难题,就是一次对党群关系的深化,让群众在“问题解决”中感受到党的担当,从而增进对党的信任与认可。
办实事,要以“建长效”为保障,让党群联系更“持久”。“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是阶段性任务,而是长期的责任担当。需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完善民意收集、问题处置、结果反馈的闭环流程,让群众诉求“有处说、有人管、有回音”;需推动党员干部服务常态化,将为民办实事融入日常工作,通过定点帮扶、网格服务等方式,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群众随时能找到党员、感受到党的温暖。唯有形成长效机制,才能让党群联系持续深化,让“鱼水情”在长期互动中愈发深厚。(计划乡人民政府: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