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以农业社会化服务破解“小农困境”,筑牢农业强国根基
时间 :   2025-10-31 19:2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牛锦轩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大国小农”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盘,98.1%的小农户占比、70%的耕地经营占比,既凸显了农业发展的现实底色,也成为建设农业强国必须破解的核心课题。在不能照搬大规模经营、高补贴维持的外源模式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连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桥梁”,正以多元主体、全链服务、创新模式,为农业强国建设注入内生动力。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价值,在于打破“小而散”的经营桎梏。过去,小农户单打独斗,面临技术推广难、资金缺、抗风险弱等痛点——南方零散地块难享机械化便利,北方缺水地区难推高效种植,93.1%的初中及以下学历从业者更是让科技落地“卡了壳”。而如今,从“代耕代种”到“企业+村委会+基地+农户”,从产前农资供应到产后电商营销,社会化服务正以“不碰产权、只做服务”的灵活方式,将零散土地“攥指成拳”,让小农户共享规模化、专业化红利。在河南,联耕联种模式让碎片化耕地亩产提升10%;在浙江,“数字农技”服务组织通过直播教农户种出高附加值果蔬,这些实践印证了社会化服务对“小农经济”的破局之力。


然而,这条“桥梁”仍需修补加固。部分地区服务覆盖“冷热不均”,偏远山区的农户盼不来技术指导,欠发达地区的服务组织“小弱散”;服务成本居高不下,智能农机购置、人力成本上涨让小农户望而却步;专业能力“上下断层”,多数服务仍停留在机耕机收,冷链物流、品牌建设等高端服务稀缺。这些短板,既制约着社会化服务的效能发挥,也延缓了农业强国建设的步伐。


筑牢农业强国根基,需让社会化服务“强筋健骨”。要补全服务体系“短板”,加大对偏远、欠发达地区的财政倾斜,设专项资金补贴服务成本,完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让服务网络连村到户;要降低服务“门槛”,通过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推出供应链信贷、强化政策协同,帮服务组织降本,让小农户“用得起”;要注入现代“基因”,构建人才培训体系,推动产学研协同,让智慧农业、数字技术扎根田间,把服务从“低端劳务”升级为“高端赋能”;更要激活村集体“动能”,让村集体成为服务供给者、质量监督者,搭建起政府、企业、农户的对接平台,让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得益彰。


农业强国不是“单兵突进”,而是千万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同向而行”。农业社会化服务一头连着政策红利,一头连着农户需求,既是破解“小农困境”的钥匙,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器”。唯有持续完善服务体系、降低成本、提升专业能力,才能让小农户稳稳融入现代农业浪潮,让农业社会化服务真正成为农业强国建设的“压舱石”,为饭碗端得更牢、乡村振兴行得更稳注入不竭动力。(平邑县平邑街道:牛锦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