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十·一假期刚过,各地文旅部门又完成了一次“大考”。从“尔滨”的冰雪邀约到“进淄赶烤”,地方文旅宣传早已告别“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被动等待,利用互联网进入主动破圈的新赛道。不少文旅干部走进镜头、化身“推介官”,用乡音讲风景、以真情荐好物,让地方魅力跃然屏上。但文旅宣传不是“流量竞赛”,干部出镜更非“网红秀场”,唯有把握“得体”二字,方能让短期热度转化为长久口碑,让游客“来了还想来”,让城市“火了还能火”,让乡亲“富了还能富”。
得体的宣传,当以“真实”为姿,忌浮夸之态。文旅宣传的核心是传递地域特色,若脱离真实、刻意造作,再热闹的“出圈”也将是昙花一现,更有甚者将造成不良影响。曾有地方为博眼球,让干部身着夸张服饰演绎与本土文化无关的桥段,或是夸大宣传网红打卡点,结果游客实地游玩时发现全是“照骗”,强烈的落差感和被欺骗感引发了负面评价。反观那些真正打动人心的宣传,往往藏在真实的细节里:有的干部将镜头对准古村落,用青石板的磨损讲岁月故事,用袅袅炊烟演绎人间烟火,用非遗传承人的手作谈历史悠悠。这种“不演不装”的宣传,没有华丽辞藻,却因接地气让游客感受到这方水土的真性情。文旅干部出镜不是“当演员”,而是做家乡的“代言人”,唯有以真心换真情,不夸大、不造假,才能让宣传有温度、有可信度,让游客“来了还想来”。
得体的宣传,当以“真诚”为韵,忌浅薄之失。有些文旅资源的背后,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这正是“一方水土”最动人的魅力所在。但部分地方文旅的宣传内容只停留在“走马观花看风景、千方百计卖特产”的表层,而忽略了当地的文化内核,陷入“千景一面”的困境。有的干部推介古镇,只反复强调古建筑多、小吃多,却对古镇蕴含的历史沿革、名人故事、建筑工艺、非遗传承只字不提、一无所知,让宣传显得空洞乏味;而有的干部则深谙“以文塑旅”之道,讲解山水时引用“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哲思,介绍民俗时阐释“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底蕴。这种有文化厚度的宣传,让山水不再是抽象的景观,让特产不再是单纯的商品,而是承载着文化记忆的“活载体”。“真诚”既需要文旅干部先做文化学习者、读懂家乡的历史文脉、民俗密码,也需要褪去 “走马观花卖特产” 的浮躁,挖掘地域内核、不做表面文章,带着对本土历史民俗的真切认知推介家乡,让宣传既有温度又有深度,让游客感受到地域独特的精神质感,实现让城市“火了还能火”的长效效应。
得体的宣传,当以“真心”为基,忌虚功之弊。文旅宣传的最终目的,是让游客走进来、消费起来,让乡亲的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若只停留在“镜头前的热闹”,不重视“镜头后的服务”,再火的宣传也只能是“一锤子买卖”。有的地方干部花大量财力、人力、物力拍宣传片、做直播,却对景区的基础设施、服务质量漠不关心,游客来了发现存在停车难、如厕难、天价餐饮和投诉无门的问题,最终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而有的地方用真心对待游客,做到了宣传与服务同频,甚至将服务做在宣传前:为打消游客顾虑,在镜头前将景区物价透明公开,建立明码标价监督队、设立公平秤;宣传特色民俗民宿时,同步培训民宿主人提升服务水平;推荐本地农副产品时,搭建从田间到餐桌的溯源体系。这种“虚实结合”的宣传,让“镜头里的承诺”变成实实在在的实惠。唯有把宣传与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带动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念着”,让乡亲“富了还能富”,让文旅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长效引擎”。(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人民政府:梁明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