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提出一系列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以原创性理论成果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抵达新高度,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党建篇”,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唯有深学细悟、笃行实干,才能将理论伟力转化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践动能。
以原创性理论突破,开辟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立足百年大党历史方位与时代使命,以“两个结合”的理论自觉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新发展。从提出“党的自我革命”这一重大命题,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从确立“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到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化机制,一系列论断深刻回答了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根本性问题。这一思想打破了“历史周期率”的传统认知,将自我革命确立为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以“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构建起执政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这种清醒与坚定,正是理论创新的实践根基——既继承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又结合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
以系统性战略布局,构建新时代党的建设实践体系。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总抓手,形成了“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纪律强党、作风兴党、反腐护党”的系统施治方略。在思想建设层面,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党内集中教育与常态化学习相结合,推动党员干部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每次教育都以理论清醒夯实政治坚定,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制度建设层面,构建起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党内法规体系为支撑的制度框架。《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规的修订完善,实现了制度治党与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尤其是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机制,通过“以上率下”与“以下督上”的双向约束,破解了“关键少数”监督难题。
在作风建设与反腐败斗争中,以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十年磨一剑纠治“四风”,从“打虎”“拍蝇”“猎狐”到“三不腐”一体推进,不敢腐的震慑、不能腐的约束、不想腐的自觉同步发力,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这种“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实践逻辑,正是理论指导下的科学行动。
以时代性使命担当,为强国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繁重,更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方面,要聚焦“国之大者”强化政治引领。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引导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两个维护”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无论是乡村振兴一线的驻村干部,还是科技创新前沿的党员攻坚团队,都需以“强国有我”的担当,在重大任务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要立足“长期执政”深化自我革命。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必须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尤其要针对“大党独有难题”,在党员队伍管理、基层党组织建设、权力运行监督等方面创新举措,如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基层治理党建引领机制、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等,让党的领导更加坚强、党的组织更加有力、党的作风更加优良。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既是百年大党执政经验的智慧结晶,也是面向未来的行动纲领。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唯有将这一重要思想转化为管党治党的具体实践,以“严”的基调推进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以“实”的举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根本政治保证。(贵州省从江县斗里镇人民政府:杨智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