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实事清单”变“幸福账单” 让为民服务直抵人心
时间 :   2025-09-25 16:28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杨思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映照初心的“试金石”,是连接干群的“连心桥”。从解决“房产证办理难”的历史遗留问题,到为独居老人安装“一键呼叫”设备;从优化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到整治背街小巷让“老街区焕发新活力”,一件件看似琐碎的“小事”,实则是群众心中的“大事”。唯有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用“真心”换“民心”,用“实干”解“民忧”,才能让“实事清单”真正变成群众的“幸福账单”。


办实事要“精准画像”,把“需求清单”列出来。为民服务不能“想当然”,更不能“大水漫灌”,只有摸准群众的真实需求,才能避免“办了半天,群众不买账”的尴尬。不少地方通过“敲门走访”“民意恳谈会”“线上意见箱”等方式,深入社区楼栋、田间地头,倾听群众的“心里话”:有的老人盼着家门口能有便捷的养老食堂,有的家长愁着孩子“放学没人管”,有的商户急着解决经营中的“政策堵点”。把这些需求一条条记下来、分类梳理成“清单”,明确责任人和办结时限,才能让办实事的方向更准、靶向更实,真正做到“群众缺什么,我们补什么;群众盼什么,我们办什么”。


办实事要“靶向发力”,把“问题疙瘩”解开来。群众的诉求往往具体而实在,不是“喊口号”就能解决的,需要拿出“钉钉子”精神,一件一件抓落实。面对老旧小区“停车难”,有的社区通过“拆违增位”“智慧管理”,新增停车位、规范停车秩序,让居民告别“抢车位”的烦恼;针对农村“饮水安全”,有的地方推进管网改造、水质监测,让村民喝上“放心水”;聚焦“办事繁琐”,政务大厅推行“一窗受理”“跨区通办”,把“多个窗口跑”变成“一个窗口办”。这些举措没有惊天动地的“大动作”,却精准解决了群众的“心头忧”,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办实事要“长效常态”,把“服务温度”留下来。“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是“一阵风”,不能“雨过地皮湿”,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让为民服务持续升温。一方面,要健全“跟踪问效”机制,对办实事项进行“回头看”,看看群众是否真满意、问题是否真解决,避免“办而不结、办而无效”;另一方面,要完善“群众评价”机制,把“好不好”的评判权交给群众,让干部在“群众监督”下主动作为。更重要的是,要把办实事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常态化的制度:比如“社区网格员定期走访”“部门联动解决复杂问题”等,让为民服务从“阶段性任务”变成“日常性工作”,让群众随时能找到人、办成事。(计划乡人民政府: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