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激活民族文化软实力 促进易搬安置社区发展
时间 :   2025-11-04 14:2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马昌辉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精神财富,是推动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当前部分地区对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的民族文化价值重视足够,导致民族文化软实力未能得到充分激活。因此,如何在易地搬迁安置社区中激活民族文化软实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民族文化展示平台

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展示的重要载体。政府要加大对安置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中心、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例如,在贵州某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当地政府投入资金建设了民族文化博物馆,集中展示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手工艺品、农耕工具等文物,让居民和游客能够直观地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同时,该社区还利用文化活动中心举办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培训班,邀请民间艺人传授刺绣、蜡染、藤编等传统技艺,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为居民提供了增收的途径。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数字化文化展示平台,通过虚拟现实、多媒体等技术,让民族文化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高居民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丰富文化活动形式,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能够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安置社区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和民族特色,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以贵州黔东南某安置社区为例,每年的苗年、侗年期间,社区都会组织盛大的文娱活动,邀请各民族居民共同参与。在活动中,居民们身着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品尝民族美食,共同体验民族文化的魅力。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还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此外,社区还可以开展民族文化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居民参与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如组织志愿者对民族文化遗迹进行保护、收集整理民间故事等,让居民在实践中感受民族文化的价值。


培养民族文化人才,推动民族文化创新发展

民族文化人才是激活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安置社区应注重培养本土民族文化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可以与当地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开设民族文化相关专业和课程,为社区培养专业的文化管理、艺术创作、技艺传承等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民间艺人的扶持和保护,鼓励他们收徒传艺,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技艺。同时,引导民族文化人才结合现代社会需求,对民族文化进行创新发展,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如民族文化创意产品、民族文化旅游项目等,实现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促进民族文化与产业融合,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

民族文化与产业融合是激活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安置社区可以依托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例如,贵州某安置社区充分利用瑶族文化资源,发展瑶药、苗绣产业。社区成立了苗绣、瑶药合作社,组织妇女学习苗绣、瑶药技艺,并将产品进行市场化开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将产品推向全国市场,不仅增加了居民的收入,还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此外,还可以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景点和线路,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民族文化。通过民族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实现了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安置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激活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的民族文化软实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文化活动形式、培养民族文化人才、促进民族文化与产业融合等措施,充分挖掘和发挥民族文化的价值,增强安置社区的文化凝聚力和吸引力,推动安置社区实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为实现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从江县生态移民局:马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