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盘活协同“常”增量
时间 :   2025-11-04 14:2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文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安徽天长把工会纳入“社区合伙人”,网格入户发现因病致困,工会接力,1.9万元救助金直达更快更准,温度真正上门;暑期“看护难”由“临时拼”转为“稳定办”,项目、师资、经费一体化推进,家长的焦虑得到实打实缓解;受助大学生再度回流加入托管班志愿服务,从“被服务者”走向“共建者”。安徽天长社区治理把工会等群团力量请进来、融进去,让协同成为常态、让服务形成“常合唱”的做法,值得借鉴。

这份“好”,体现在速度与质量的同步提升。“发现—对接—办理—回访”实现快速闭环,群众少跑腿、问题不绕圈,救助资金“钱随事走、直达终端”,既看得见速度,也摸得着获得救助。体现在供给从偶发到常态。托管不再靠临时拼凑,而是嵌入项目化、制度化轨道,资金与师资稳定注入,服务从“能不能办”转为“长期能办、稳定办”。更体现在合力持续生长。受助者回流参与,社会资本在“输入—回流—增能”的循环中不断放大,社区治理的韧性与自我修复力由此增强。这不是“多办几场活动”的热闹,而是把一件件实事做实、把一项项服务做稳的踏实。

之所以成功,关键在把关系理顺、把时间对齐、把流程闭环。理顺关系,就是让工会的政策项目与社区的阵地网格“端到端”对接,供需对表、资源对人、服务对问题;对齐时间,就是针对“做了却没到”的尴尬,把服务向夜间、周末延伸,避开生产高峰和家务高峰,把该送到的服务真正送在点上、落在时上;闭环流程,就是明晰谁受理、谁跟进、如何核验、何时回访,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让“账随项目走”,让每一次救助、每一次托管都可评价、可追溯、可验证。关系顺了,时间准了,流程实了,“常合唱”的稳定音色才会自然而然。

可复制的不在于动作一致,而在于要点固化、路径清晰、边界分明。把“谁来办、怎么办、办到哪”写进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的议事与运行规则,防止“人走事散”,让协同成为制度动作;把双职工、困难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重点人群标注清楚,做出“项目池+时间表”,让项目随人群走、资金随问题走,在实施中动态校准、滚动推进;把边界划清楚,协同不越位、合力不代替,既防“锦上添花”式错配,也防“留痕冲量”式空转,以公开公示、交叉核验兜住公信力。唯有如此,方能从“一处好看”跨向“处处可用”。(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