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能上能下”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金钥匙”​
时间 :   2025-11-04 14:2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杨志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部分提到,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这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注入了“活水”。


近年来,从地方政府对实绩突出干部的破格提拔,到对不作为、慢作为干部的调整问责,“能上能下”的用人导向逐步显现,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的干事热情。干部调整是常态,干好干坏不一样”。“能上”是激励,让有为者有位;“能下”是鞭策,让无为者让位,二者辩证统一、缺一不可。唯有破除思想藩篱、补齐制度短板、畅通管理路径,才能让“能上能下”成为常态,推动干部在激励与鞭策中实现自我提升,为高质量发展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力量”,“能上能下”的良性机制,不仅关乎干部个人成长,更关乎国家发展大局。从脱贫攻坚中,一大批实绩突出的干部被破格提拔,带领群众摆脱贫困;到疫情防控中,对不作为的干部及时调整,保障防控工作高效推进;再到乡村振兴中,对不适宜岗位的干部“腾位”,让懂农业、爱农村的干部“补位”——“能上能下”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打破“铁交椅”、破除“终身制”,才能让干部队伍始终保持“一池活水”,始终充满战斗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更需要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推进“能上能下”,不是“为了下而下”,而是通过“上”的激励,让有为者看到希望、增强信心;通过“下”的鞭策,让无为者警醒反思、迎头赶上。这既是对干部个人负责——帮助干部找准定位、补齐短板,实现自我价值;更是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唯有持续深化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改革,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以制度完善规范操作流程,以精细管理激发干部活力,才能让每一名干部都在“能上”的激励中奋发有为,在“能下”的鞭策中成长进步,最终形成“人人思进取、个个敢担当”的良好局面,让干部队伍的“战斗力”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泸县财政局: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