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视觉近期山东烟台烤肉店用玉米做燃料引发的热议,恰是公众粮食安全意识觉醒的生动注脚。公众的强烈关注,无关对经营模式的刻意苛责,而是对粮食安全的本能守护,这场争议更为我们筑牢“大国粮仓”提供了深刻启示。
明辨粮食用途边界,坚守节用护粮底线。粮食之本,在于饱腹济民,这是不可逾越的价值边界;节用之要,在于珍视民力,这是必须坚守的行动底线。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即便存在饲料用、工业用等多元属性,也始终要恪守“人吃为要、畜用为次、工业慎用”的原则,非食用用途需以“不影响口粮安全”为前提,且仅限次等粮、滞销粮在严格监管下定向使用。烤肉店将可食用玉米直接作为燃料,看似“小众操作”,实则传递出“粮食富余可随意消耗”的错误信号,与我国粮食长期“紧平衡”的现状相悖,更违背了节用护民的基本共识。
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引领全民节用风尚。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既是经济命题,更是政治责任;厉行节约是优良传统,既要全民践行,更需党员干部带头。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带头过紧日子”,正是要求党员干部以“关键少数”的担当,扛起节用护粮的责任。一方面,要在工作中严抓公务用餐节约、杜绝办公领域粮食浪费,将节粮要求融入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工作部署;另一方面,要在生活中以身作则,主动抵制粮食浪费行为,积极向身边人宣讲粮食安全重要性,让节用护粮成为社会共识。
筑牢制度监管防线,强化全链节用导向。粮食安全,开源是基础,节流是关键;节用护粮,观念引导是软实力,制度监管是硬支撑。此次玉米燃料争议提醒我们,仅靠道德约束难以根治粮食浪费,必须以制度划清红线、以监管筑牢防线。要强化全链条监管,对将可食用粮食用于低效消耗的行为及时介入、依规处置;更要加强节粮观念引导,通过科普宣传、典型案例解读,让全民深刻认识“一粒粟连着天下安”的道理,推动节用护粮从观念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
仓廪实则天下安,粒米足则民生稳。烤肉店玉米燃料的争议终会平息,但粮食安全的弦必须时刻紧绷。唯有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粒粮食,以党员干部的示范之力带动全民节约,才能筑牢粮食安全屏障,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护得更牢。(贵州省榕江县两汪乡人民政府:林样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