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一头连着政策部署的“最初一公里”,一头连着万家灯火的“最后一公里”。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面对群众需求的多元化、治理场景的复杂化,广大基层干部需涵养“较真劲”“创新劲”“扎根劲”,以过硬作风破解难题,用务实行动赢得民心,在基层沃土上书写治理新答卷。
以“较真劲”啃下治理“硬骨头”。基层治理中,历史遗留的老大难、政策落地的中梗阻、群众诉求的复杂账并不少见,若畏难退缩、敷衍塞责,问题只会越积越多。对待基层治理中的痛点堵点,就该有“锱铢必较”的态度,面对数据造假、台账美化等形式主义苗头,要敢于戳破“纸老虎”,不搞“表面账”;面对征地拆迁、邻里纠纷等矛盾,要沉下心梳理症结,不做甩手掌柜;面对惠民政策落实中的温差、偏差和落差,要跟踪问效到“最后一米”,不让政策沦为“稻草人”。这种“较真”,不是吹毛求疵,而是对群众负责的担当,是把基层工作做深做实的底气。
以“创新劲”打破治理“老套路”。随着基层情况日益复杂,传统“上传下达”“一刀切”的治理模式早已难以适应需求。基层干部不能困在“经验主义”的舒适区,要善用新思维、新工具破解难题,针对老年群体数字鸿沟,可推出“线上+线下”双轨服务,既保留人工窗口,又手把手教老人用智能设备;面对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可探索“特色产业+电商直播”模式,让土特产走出大山;针对群众参与治理积极性不足、部分政策与基层实际脱节的问题,可搭建“群众议事厅”“党员联户网”,通过党员上门征集意见、邀请群众参与政策制定协商,让政策更接“地气”、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唯有主动求变、大胆创新,才能让基层治理更具活力、更接地气。
以“扎根劲”筑牢治理“民心基”。基层治理的成效,最终要靠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来检验。若脱离群众、浮于表面,再完善的方案也难以落地,再美好的蓝图也只是空中楼阁。基层干部要走出办公室,把“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春耕时,到农户家中问问种子够不够、灌溉顺不顺,帮着协调农资供应;秋收后,到晒谷场聊聊粮食销路畅不畅、收入增没增,对接电商平台拓宽渠道;雨季来临前,排查危房隐患,帮独居老人加固房屋;寒冬腊月里,上门关心困难家庭取暖问题,送去御寒物资,让群众时刻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让每件实事办理都凝聚民心。只有始终围绕群众需求转,用真情实感回应期盼,才能让治理工作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筑牢基层治理的民心根基。
基层治理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广大基层干部要以“较真劲”破除阻碍,以“创新劲”开拓新局,以“扎根劲”凝聚民心,在平凡岗位上把治理责任扛起来、把群众期盼落下去,让基层这片沃土生长出更多幸福成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坚实的基层根基(中共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委组织部:陈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