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新时代基层干部的三门“必修课”
时间 :   2025-09-25 17:08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张鹏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汉代王充的箴言穿越时空,为新时代基层干部指明了奋斗方向。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基层干部既是党的政策执行者,更是群众利益的守护人。基层干部要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必须筑牢理论之基、深植为民之心、精研实践之道,方能锻造真本领、取得真成效。


淬炼理论之课,以经典之光照亮为民征程“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孔子的千年训诫至今振聋发聩。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徐海东将军在战火硝烟中仍坚持研读《孙子兵法》,最终创造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启示我们理论学习是基层工作的重要基石。青年干部当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深耕经典理论,既要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也要从《资治通鉴》《吕氏乡约》等典籍中汲取治理智慧。河北正定县机关干部每周“夜读班”制度充分证明,理论学习不仅能强固政治信仰,更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如王阳明所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从来就是知行合一的辩证统一。


深耕民情之课,以脚步丈量土地的温度。“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清代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任上的感怀,至今仍叩击着基层干部的心弦。浙江“枫桥经验”历经半世纪而历久弥新,其精髓正在于干部对民情的深度把握。新时代干部当传承“蹲点调研”“马背上的党委会”等优良传统,做到“迈开腿”下田间、“俯下身”听民声、“张开口”问计策。在湖南十八洞村,扶贫干部与村民同吃同住,通过院坝会收集的民意建成了全国首个精准脱贫示范村。这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唯有真正融入群众,才能把握社会运行的深层机理,找准改革发展的痛点堵点。


筑牢实践之课,以实绩检验担当的成色。“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的警句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芒。基层工作往往面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复杂局面,需要干部锻造“草摇叶响知鹿过”的敏锐感知和“松风一起知虎来”的预判能力。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武汉社区工作者创新“网格化”管理,用“铁脚板+大数据”织密防控网络,展现了基层智慧的力量。新时期干部更要发扬“铁人”王进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闯劲,既要当“绣花匠”精细化推进政策落地,又要做“老黄牛”锲而不舍化解矛盾。江苏昆山干部用二十年接续奋斗改造老旧工业区,将“锈带”变“智谷”的蝶变历程,正是践行“实践出真知,长才干”的生动注脚。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唐代魏徵的治世箴言,今日读来更觉深意。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基层干部当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使命感,“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在理论熔炉中淬炼党性,在田野沃土里滋养初心,在改革浪潮中磨砺本领。唯有将“国之大者”化作“行之实者”,方能如孟子所言“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交出无愧于人民和历史的答卷。(德州市庆云县东辛店镇人民政府: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