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人才是关键变量,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唯有厚植人才成长沃土,才能绽放人尽其才芳华,汇聚起磅礴的人才力量。
构建培育体系,精准对接需求,让人才成长“根基牢”。教育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构建科学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挖掘人才潜能的关键。当下,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对人才的需求愈发多元且精细。一方面,从学校教育入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紧密贴合高质量发展需求设置学科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技能,积累实战经验。
破除评价桎梏,以实绩为导向,让人才竞争“天地宽”。长期以来,“唯学历、唯职称”的人才评价体系,犹如枷锁,限制了人才的发展空间。真正的人才,不应被学历、职称所束缚,而应以能力实绩论英雄。在各行业领域,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迫在眉睫。在科研领域,改变单纯以论文数量、影响因子评价科研人员的方式,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产业发展的实际贡献;在基层工作中,将工作成效、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基层干部的重要标准,激励他们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给予不同领域、不同成长阶段的人才公平竞争机会,让每一位有能力、肯实干的人才都能在广阔天地中崭露头角,充分施展才华。
搭建实践平台,畅通流动渠道,让人才价值“步步高”。人才的价值,在实践中彰显;人才的成长,在流动中加速。搭建多元实践平台,是人才实现价值跃升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创新平台,吸引各类人才汇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打破地域、行业、体制机制等壁垒,让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间自由流动。例如,通过建立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实现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促进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如此,人才在实践与流动中不断提升自我,实现价值的节节攀升。(从江县残联:吴仁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