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教资考点物品遭雨损:应急缺位下的考生权益之困
时间 :   2025-09-15 20:1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王传辉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9 月 13 日,九江市 2025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开考,濂溪区第一中学考点却因突降暴雨陷入争议。多位考生反映,考点仅在校门外搭建临时棚子、设置手机存放挂袋存放考生物品,暴雨中雨水从棚子缝隙渗入或被风吹入,导致大量手机进水失灵,部分考生放置在地上的背包及内部平板电脑、充电宝等电子设备被泡坏。不少外地考生因设备损坏面临通信中断、无法支付、打车困难等问题,甚至险些无法顺利返程。事后,九江市教育局承认考点未及时采取应急预案,学校正联系受损考生协商处理,部分赔偿已完成。


此次事件的发生,根源在于考点管理方应急意识的严重缺失与服务细节的全面疏漏。从时间线看,考生提及开考前两小时已下小雨,这为考点预留了充足的预警与应对时间,但管理方既未评估临时棚子的防雨能力,也未提前将考生物品转移至室内安全区域,暴露出其对天气变化的漠视与应急预案的形式化 —— 所谓的 “手机存放挂袋” 仅满足 “存放” 需求,却未考虑极端天气下的保护功能,本质上是对考生权益的被动式忽视。而从危害来看,其影响远超物品损坏本身:对考生而言,手机、平板电脑等不仅是电子设备,更是外地出行的 “刚需工具”,设备损坏直接打乱返程计划,造成时间与经济的双重损失;对考试组织方而言,此次事件削弱了公众对官方考试管理能力的信任,教师资格考试承载着选拔教育从业者的重要使命,考点连基本的物品保管责任都无法履行,难免让考生质疑考试组织的专业性;更深远的是,此类事件会加剧公众对公共服务 “重流程、轻实效” 的负面印象,损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此次事件为各类公共考试及大型活动的组织管理敲响了警钟。其一,应急预案需从 “纸面” 落到 “实地”。考试组织方不能仅将应急预案停留在文件层面,而应结合考试场景提前预判风险 —— 如针对天气变化,提前与气象部门联动,准备室内备用储物空间、防雨覆盖物等物资,明确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下的应急处置流程,确保工作人员知晓 “何时行动、如何行动”。其二,考生权益需置于服务核心位置。无论是物品保管、考场指引还是突发问题应对,都应从考生实际需求出发:外地考生的出行依赖、电子设备的重要性等细节,都应纳入考前服务规划,而非以 “标准化流程” 为由忽视个体需求。其三,事后处置需兼顾效率与透明。此次事件中 “部分赔偿已完成” 值得肯定,但更应建立公开的沟通渠道,主动公示受损考生登记方式、赔偿标准与进度,避免因信息不透明引发新的争议。唯有将 “风险预判在前、细节服务到位、事后处置及时” 贯穿始终,才能真正守护考生权益,重塑公众对公共考试组织管理的信任。(东港区涛雒镇右所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王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