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警惕职工沉默,宣讲勿自嗨
时间 :   2025-09-15 11:0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文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最近,山东工会的“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火了。劳模走上讲台、故事搬进车间、党课插上“云翅膀”,这些创新举措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但越是热闹,我们越要冷静地问一句:坐在台下的工友兄弟们,真的听进去了吗?还是只是鼓了掌、点了赞,却沉默地关掉了页面?笔者认为,思政课的生命力在于共鸣,而不是单向的“自我感动”。


有时候,我们容易陷入一种“宣讲自嗨”:场面宏大、镜头精彩、数据漂亮,却唯独少了台下那双发亮的眼睛。为什么?因为有些故事虽然感人,却离普通工人太远;有些道理虽然正确,却讲得不够“接地气”。工友们每天琢磨的是技能晋级、工资绩效、孩子上学、父母看病,如果思政课不回应这些真问题,又怎能敲开他们的心门?倾听,比讲述更重要。只有先听懂工人的心声,才能讲进他们的心里。


真正的“大思政课”,不在报告厅里,而在车间班组、在食堂餐桌、在线上社群里。它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辞藻,而是一句“我懂你的难”;不一定非要劳模现身,也可以让老师傅讲讲带徒心得、让年轻工人吐槽职场困惑、让工会干部解读医保政策。山东一些企业把“职工阅读角”开到生产线旁,把政策解读做成“一图懂”,这就是用服务的温度传递思想的深度。只有当工人觉得“这课有用”,才会真心觉得“这课好听”。


山东的探索值得点赞,但更值得持续深化。思政课不是“任务”,而是“对话”;不是“灌输”,而是“点亮”。我们要警惕热热闹闹背后的沉默大多数,警惕形式新颖背后的内容空心化。把话筒真正递给工人,让宣讲者不仅是“说书人”,更是“倾听者”“服务者”,这样的思政课,才能从“入眼入耳”到“入脑入心”,真正凝聚起工人奋斗的力量。(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