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破“卡点提拔”之弊,立“实干为民”之志
时间 :   2025-08-29 17:3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柳杰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当下,“卡点提拔”心态在少数年轻干部中滋生蔓延,将职务晋升异化为“到年龄必提拔”的应得权利,而非能力与贡献的自然回报。这不仅背离了干部成长规律,更扭曲了选人用人的价值导向。根治此症,需从思想根源上正本清源、能力提升上固本培元、实践导向上回归本真,方能在时代浪潮中行稳致远。


一、破除“官本位”执念,筑牢信仰之基。““卡点提拔”心态的思想根源,在于“官本位”思想的侵蚀与理想信念的松动。少数干部将“做大官”置于“做大事”之上,把职务级别视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尺,陷入“年龄焦虑”与“级别执念”的泥淖。要拧紧“总开关”,校准价值观。年轻干部应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从“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汲取精神力量,把个人成长自觉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之中。要清醒认识到,干部的价值不在于“卡点”提拔,而在于“卡”住事业发展和群众关切的关键节点。要破除“心魔”,强化宗旨意识。坚决抵制“到点必提”的固化思维,树立“职业即事业”的理念,把岗位视为干事创业的舞台而非跳板。通过常态化党性教育和先进典型对标,筑牢“做大事”而非“做大官”的职业信仰。


二、锻造硬核实力,消除投机心理。““卡点提拔”心态的滋生,往往源于本领恐慌下的路径依赖。一些干部误以为只要“卡”准时间节点,就能获得晋升,忽视了能力提升这一根本支撑。唯有以真才实学为底气,才能摆脱对“年龄红利”的畸形依赖。要深化专业淬炼,破解“知识赤字”。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应急处突等重点任务,有针对性地补足能力短板。通过构建“终身学习”机制、推行“导师帮带”制度、开展“案例研学”等方式,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经验快速转化。要突出实战赋能,摒弃“纸上谈兵”。年轻干部要主动请缨到矛盾调解一线、重大项目前沿、艰苦偏远地区去“经风雨、见世面”。在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的过程中,锤炼意志品格、提升治理能力,让实绩成为能力的唯一通行证。


三、以实绩论英雄,树牢行动标尺。根治“卡点”心态,关键在于构建“事业为上、实干为要”的实践生态,推动干部从“求提拔”转向“重实绩”。要树立鲜明导向,破除“唯年龄论”。坚决打破简单以年龄划线、“到点必提”的僵化思维,突出考察干部在重大任务、关键时刻、艰苦岗位的具体表现。通过建立“实绩档案”,重点记录攻坚成效、民生实事解决成果,让“能力账本”替代“年龄账本”。要强化基层视角,践行群众路线。深入田间地头、工厂社区精准识别真问题,将精力投入破解民生堵点、发展难点。拒绝“材料政绩”“盆景工程”,确保工作成果经得起群众检验和历史评判。


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关乎事业薪火相传。根治“卡点提拔”心态,非一日之功,需以思想洗礼涤荡“官念”尘埃,以能力锻造夯实立身之本,以实践标尺引领行动自觉。唯有将个人价值锚定在为民服务的坐标上,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方能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答卷。(中共保康县委组织部: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