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擘画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宏伟蓝图,核心在于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其中,城市深厚的“人民性”为年轻干部提供了成长的沃土,而年轻干部蓬勃的“青年力量”则为城市发展注入创新活力与担当精神,两者相互赋能,共同推动“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实践。如何激发这股充满朝气的“青合力”,使之有效转化为提升城市“人民性”的强劲动能,是新时代城市治理的重要课题。
向下扎根:躬耕巷陌熔炉,为现代化人民城市筑基固本。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是干部成长的“大熔炉”,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为民情怀,正是“向下扎根”的最佳注脚。年轻干部当以“亲和力”为枝干构建城市筋骨,在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微党建”中沉入街巷,听懂方言里的期盼,于家长里短中发现真问题。抓住城市建设的重要机遇,用好调查研究法宝,真正做到“身”入基层、心系基层,要把增强城市治理“亲和力”作为基本要求,“跳出现在看现在、站在未来想现在”,主动把自己置身于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急难险重任务最前沿,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年轻干部唯有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襟怀融入街头巷尾的服务,将“时代楷模”黄文秀的奉献精神注入日常点滴,方能在钢筋水泥间培育出时代之花。
向上求索:点燃创新星火,为现代化治理体系赋能增效。城市治理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提质”的转型,正是年轻干部砥砺成长的最佳机遇。会议将“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列为重要目标,为年轻干部发挥创新优势提供了新舞台,同时也为城市治理更新“宜居温度”开辟了新路径。年轻干部要充分运用专业所学,以自身技术赋能智慧城市治理的“创新骨架”,精准击破问题堵点。要发扬协同合作精神,组建科室联动的“韧性关节”,以组织粘合力强化治理“关节”,实现多元主体高效协同,以“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的智慧筑牢城市韧性防线。要将会议擘画的“五个转变”内化为行动自觉,以“绣花功夫”精耕治理沃土的年轻干部,必能以青春之笔绘就街巷温暖、万家安澜的时代画卷,在新时代的基层考卷上奋力谱写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青春华章。
向内蓄势:永葆民本之光,让现代化新城闪耀人民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年轻干部,要深入落实“一线工作法”,以落实民生增福祉为目标,补齐素质短板,提高履职能力,争当事业尖兵。当效法东汉“强项令”董宣的法治风骨,在执法中严守规范;更需涵养北宋程颢“视民如伤”的仁厚之心,于细微处见真情。要聚焦党建、就业、医疗等关键民生服务领域,领题攻坚、精准施策、靶向破题,具备前瞻视野,在准确捕捉时代脉搏、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中大胆冲破束缚、克服路径依赖,主动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在新时代的城市治理考卷上奋力谱写出用实干涵养前行底气的青春华章。(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富源街道办事处:刘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