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承担着推动政策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重任。党中央洞察基层工作的实际困境,将“为基层减负”作为作风建设的关键任务,展现出对基层干部的深切关怀以及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坚定决心。作为组工干部,深刻领会并积极践行中央决策,助力基层摆脱负担束缚,释放实干活力,是职责所在,更是使命所系。
一、强化思想引领,筑牢减负根基
作为组工干部,应充分发挥教育培训与宣传引导的职能作用。通过组织专题培训,深入剖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根源与危害,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让干部们深刻认识到,工作的价值在于为人民创造实实在在的福祉,而非追求表面政绩与形式主义的虚假繁荣。同时,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为基层减负的政策要求与典型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减负理念深入人心,从思想根源上为基层减负奠定坚实基础。
二、推动资源下沉,增强基层实力
基层工作的高效开展离不开充足的资源支持。在人员配置上,根据基层实际需求,合理增加编制,充实基层工作力量,缓解基层人少事多的矛盾;在技术层面,助力基层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关爱,落实好各项待遇保障政策,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基层干部安心扎根基层、干事创业。
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减负实效
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检查机制是为基层减负的重要保障。纪检、组织部门应加强对为基层减负工作的常态化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顶风违纪、依然我行我素加重基层负担的行为,坚决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通过强有力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减负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防止形式主义问题反弹回潮,切实维护基层干部的合法权益,让基层减负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积极投身到为基层减负的工作实践中,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激励广大基层干部担当作为,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让基层这片广阔天地真正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委组织部:孙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