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章中指出,要“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各地要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统筹各类人才资源,引导向乡村聚集、为振兴赋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形成浓郁茂密、生机盎然的“人才绿洲”。
海纳百川引人才,当好“聚才伯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需要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人才支持。因此,各地党委政府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健全人才选用机制,加强在外人才信息收集,分门别类建立“人才资源库”,发挥乡愁乡情力量,举办家乡推介等活动,吸引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企业老板“回流”,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献智献力。探索柔性引进一批高精尖人才,通过技术入股、远程指导、利益共享等方式,丰富农村经济发展手段,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效益。以灵活方式引进专家学者、先进典型,通过“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等方式,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出思路”“支良招儿”。
精准赋能育人才,点燃“发展引擎”。“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培育人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基础,要把重点放在本土人才培育上,紧紧围绕发展走向、岗位需求、人才特点,健全本土人才培养机制,精准育才,充分激活内生动力、造血能力。选好“头雁”,严格把好政治素质关、群众基础关、致富能力关,把真正有威信、有担当、有能力的人选出来,为农村发展“掌好舵 扬好帆”。紧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现实需求,提供“走出去”学习交流与调研考察机会,真正把乡村人才培养成为了解农村、理解农民、热爱农业的农业科技创新、农村创业领头羊和乡村致富带头人。发挥“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作用,组建“乡土人才超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抓好后备人才传帮带,让乡村发展后继有人。
思贤若渴爱人才,激活“一池春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爱才,不仅要从思想上真心实意地珍视人才,更要把这份爱和真心体现在行动上,用“实打实”的行动才最能展现党和政府关爱人才的真情实意。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提供暖心的支持和帮助,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加强物质保障力度,对各类人才,特别是处于成长期、创业期的人才,不仅要“扶一把”,还要“送一程”。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发展计划,积极与国内外地区、高校开展合作,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为人才成长“搭台子、架梯子、铺路子”。同时,还要“零距离”服务人才,多深入到人才群体当中,了解掌握人才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及时想方设法帮助解决问题,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和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用爱才的诚意让更多人才“绽放异彩”。(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委组织部:曹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