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顶梁柱,百姓的主心骨。长路泥泞,你用脚板丈量民情;暴雨将至,你为乡亲们撑起伞,风里来,雨里去,去时,你带走了人们的思念。”这是《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李东的颁奖词,短短数语,却道尽了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李东,这位年轻的基层干部,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奉献之歌,他的精神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广大青年干部前行的道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青春岁月灿烂辉煌。广大青年干部要以李东同志为榜样,从他的先进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奋力奔跑,书写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殷切期望的青春答卷。
坚守如磐初心,铸就忠诚履职的政治品格。选择基层,就是选择了责任与坚守。李东的家住在岳阳市岳阳楼区简陋的老房里,2020年考入岳阳县乡镇公务员,四年间先后担任了党建专干、组织干事、劳动站站长和应急办主任等职务。面对父亲高位截瘫、母亲打零工的家境,他婉拒组织慰问金,说还有比他更困难的同志;在宿舍他把被褥让给新同事,自己却裹着垫被过夜……一件件温暖又无私的选择,不仅是他生活的写照,更是初心的生动注脚。这种满含赤诚与纯粹的初心,让他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始终能够坚守岗位,毫不退缩。广大青年干部要从中汲取初心力量,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结合起来,让坚定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要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深情、对事业的执着,真正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
厚植为民情怀,践行人民至上的根本宗旨。“谦虚谨慎、尊重他人,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李东在镇政府办公楼的公开承诺墙上写下的承诺。在毛田镇的几年,李东一直没买车,走村串户都是用双脚丈量崎岖山路。他在村里背起腿脚不便的老人办理养老认证,在烈日下帮农户抢收庄稼,在深夜整理群众反映的诉求清单。黄道村村民廖良华在回忆中哽咽道,当年家中两个学龄孩子无法落户,作为联村干部的李东多次上门,前后跑了医院、派出所等地数十趟,最终让两个孩子顺利落户。广大青年干部当以李东同志为镜,将有限的青春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主动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在田间地头听方言土话,于街头巷尾解急难愁盼,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
勇于担当作为,涵养攻坚克难的实干精神。2024年6月下旬以来,持续暴雨使全县最偏远的毛田镇陷入险境,连续在防汛一线坚守14天的李东,因放心不下驻点村庄群众,与两名同事驱车前往巡查,在车辆被山洪冲入河流的生死时刻,他果断指挥降下车窗,先将驾驶座的村支书续铄文推出,又将后排同事拽至窗前:“到前排来!”最终,两位同事成功逃生,李东却失去了最佳时机,和车辆一同被洪流卷走。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广大青年干部要像李东同志那样,把基层一线当作成长“磨刀石”,在防汛抗旱、改革攻坚、乡村振兴一线中经风雨、见世面,在挫折摔打中砥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锐气,于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急关头豁得上。要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工作岗位上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扎实业绩,让青春在新时代的奋斗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李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