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25年到2025年,一代代山东组工干部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积淀形成了“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廉洁勤奋、求实创新”的十六字部风。这短短十六个字,是一代代组工干部身体力行,用泪水汗水乃至生命和热血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而这短短十六个字,我却用了近3年时间慢慢读懂它。
“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是组工干部的工作态度。2022年11月9日,这一天起,我正式成为一名组工小白。彼时已工作6年有余,但一直在乡镇工作,从未真正接触组织工作。于我而言,来到组织部仿佛成了一张全新白纸,全部要重新开始。初来之时,正赶上一个重要活动,组织科的小伙伴们忙得焦头烂额,连续通宵了四五天,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为了汇一个近3万党员的信息底册,两个同事熬了整整一夜,支部名称的规范用语、入党时间的统一、表格的行距设置···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经手的每一项工作都尽善尽美。这个场景是我来到组织部第一次感受到触动。“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态度是我学到的第一课。在这里,“今日事,今日毕”已经是每个组工干部刻在骨子里地工作态度。组织工作往往人少事多,如果缺乏条理性,就会忙乱而效率不高、效果不好。做好日清月结,要统筹规划、有条不紊,不轻视怠慢眼前和当下的工作,把今天该做的做好,把明天要做的计划好、准备好,努力做到事不过夜、案无积卷,从容不迫、井然有序地应对复杂工作。
“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是组工干部的严谨作风。高标准的工作、高效率的落实、高质量的成果,这是对“组织部的灯”最好的诠释。对组工人来说,“点灯人”的身份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标签。这些熬过的夜、点着的灯更是组工干部严谨作风的证明。回想我进部里点的“第一盏灯”,是为了起草一份看似简单的通知方案。一晚上写了改、改了删,交上去的时候感觉自己已经尽力了,可拿回来的文稿,全是密密麻麻地修改意见。最后,反复修改了十余稿才通过。在不断地修改过程中,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组工干部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在不断地摔打锻炼中成长。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这是我学到的第二课。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必须秉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心态,把工作想细一点、想深一层,不能只追求完成,还要追求完善,甚至要追求完美。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才能让领导放心、让同事认可、让群众满意。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是组工干部的奋进密码。有一段时间网络上流行这么几个词“躺平”“咸鱼”,网上热议纷纷,大家讨论好像每个单位里都有那么几个“躺平干部”。但我来到组织部后发现这里没有一个躺平式的干部,反而每个人都是“拼命三郎”般的奋进努力。只要是领导交代的工作,绝对会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领导不安排工作,自己也会想事做,总结个公众号、写篇信息···每个人身上都有那么一股劲儿,一股“钉钉子”式的钻劲儿,一股“杠精儿”式的闯劲儿。人生在勤、勤则不匮,这是我学到的第三课。组织工作使命如炬、责任如磐,组工干部必须要有这种“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工作自觉。如今,改革大势浩浩荡荡,蓝图已经绘就,惟有恪尽职守、笃行不怠,方能以组织工作的“出新出彩”为改革事业“增光添彩”。组工干部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改革落实,切实把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在选贤任能、基层党建、凝聚人才等具体工作实践中不断“积蓄”谋事干事之力,为打赢深化改革攻坚战注入组织动能。
百年部风犹如一座精神灯塔,照亮前路昭示未来。这800多天的旅程,深夜的月牙、凌晨的朝霞伴我左右,办公楼5楼那小小的窗口透出的亮光指引着我笃行向前。如今的我,真正了解了组织部、读懂了组织部、融入了组织部。作为新时代组工干部,我们当以优良部风立身,在“走在前、挑大梁”的时代召唤中勇挑重担,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的宏伟征程中奋楫扬帆!(山东省乐陵市委组织部: 梁代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