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年轻干部多些“泥土味”才能更“入味”
时间 :   2025-05-12 10:52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张鑫源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身上沾染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年轻干部要避免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食人间烟火”的“青年官”,不妨多到基层去,向下扎根,去沾染一身“泥土味”,主动融入到群众中去,在基层工作中经风雨、见世面,才能更“入味”,成长为胸怀“国之大者”,可堪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放下架子说“土话”,入泥土“朴实之味”。“泥土味”并不“土”,不是落后和低俗,而是“接地气”,象征着大众和通俗,年轻干部学历高、见识广,初到基层往往因“自视甚高”“书生气”太重造成“水土不服”,留恋于城市的璀璨霓虹,未能留意到乡野的皎洁月光,操着一口普通话与群众交流,说着“高大上”的书面语言,表面上是“走近”了基层,实际上没能“走进”基层。青年干部要放下“心中架子”,放低姿态,俯下身子,撸起袖子,树立朴实作风,“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内心亲近群众、热爱群众,掏出真心与群众交朋友,用群众能听懂、愿意听的方式讲政策、拉家常,常说“土语土话”,常聊“家长里短”,对群众嘘寒问暖,焐热群众“心窝子”,才能拉进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更好地服务群众。


挑起担子干“土事”,入泥土“务实之味”。泥土可塑性强,用途广泛,可以做成砖瓦用于建房,亦可以烧成陶瓷用于观赏。青年干部工作经验相对不足,仅有理论“墨水”,缺乏实践“汗水”,尚未蹚过“泥水”,工作方式方法灵活性、创新性不足,更需要来到基层“墩墩苗”,像泥土般务实,不是到基层为个人履历“镀金”,而是要真正到基层“大课堂”学习,拜群众为师,与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多吃几个“煎饼卷大葱”,多住几天“农家院”,多为群众解决几件民生实事,走到田间地头,帮助群众插秧生产、除草打药,做一个懂农活的“好把式”;走上街头巷尾,走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当一名干实事的“勤务员”,全面掌握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沉淀为民情怀,日后基层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迈开步子走“土路”,入泥土“踏实之味”。阳光下,走在田间小道上,掬一捧泥土,总能嗅到泥土的芬芳,让人觉得踏实安心。青年干部来到基层锻炼,不应好高骛远、贪大求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踏踏实实干事,尊重客观规律,从小事做起,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用好调查研究这个利器,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调研,比如人居环境、医疗、教育、交通等热点问题,分析其中堵点难点,从中提出合理建议并着力推动解决;要善走“水泥路”,敢走“泥水路”,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任何时候都愿意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善接烫手的山芋,挺膺担当,冲锋在前,以青春朝气、干事锐气书写青年干部实干担当答卷。(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八湖镇人民政府:张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