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者方得自由。”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自律不仅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必备的政治品格和履职能力。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下,让自律成为本能,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自律是党员干部的安身立命之本。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无数优秀党员以自律为准则,坚守初心使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方志敏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经手的款项数以百万计,却始终廉洁奉公,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他自律人生的真实写照。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批自律的党员干部,我们党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进入新时代,党员干部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和考验,只有将自律融入血液、化为本能,才能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保持政治定力,守住廉洁底线,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自律体现在慎独慎微之中。所谓“慎独”,就是要在独处时谨慎不苟。东汉杨震在任东莱太守时,昌邑县令王密为感谢杨震的举荐之恩,夜里怀揣十斤黄金前来送礼,并说“暮夜无知者”。杨震严词拒绝:“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杨震的这份自律,穿越千年依然振聋发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党员干部难免会有独处的时候,此时更要做到心中有戒,不做违背党纪国法和道德良心之事。“慎微”则强调要重视和正确处理细小的事情。“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是从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小节开始的,一顿饭、一条烟、一点礼品,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是思想变质的开端。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警惕,从点滴小事做起,防微杜渐,绝不让腐败的“病菌”存有可乘之机。
让自律成为本能,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自律也就无从谈起。坚定的理想信念能为党员干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使其在面对各种诱惑时,能够坚守原则,不为名利所动。黄文秀在北师大硕士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繁华,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将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扶贫路上。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加强制度约束是促使党员干部自律的重要保障。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党内法规和制度不断完善,为党员干部划出了行为底线和纪律红线。从中央八项规定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这些制度规定为党员干部的行为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引。同时,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严肃查处,做到有章必循、违规必究,使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通过制度的刚性约束,倒逼养成自律习惯,让自律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在工作中,党员干部要以自律促担当作为。自律不是消极避事、无所作为,而是在严格遵守纪律和规矩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各种风险挑战层出不穷。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自律精神,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在困难和矛盾面前不退缩、不推诿,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疫情防控期间,无数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不顾个人安危,严格遵守防控纪律,认真履行防控职责,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筑起了坚固防线。他们用行动证明,自律与担当作为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做到自律,才能更好地担当作为。
让自律成为党员干部的本能,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期盼。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从自身做起,以自律修身、以自律养德、以自律促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中共李沧区委组织部:姜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