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浸润的园圃中,龙南五烈士雕像静静伫立。青石板墙上的水珠滑落,与雕像的铜色光泽交织,背后绿树掩映、屋舍错落,历史的厚重与当下的宁静在此交融,勾勒出一段不能忘却的壮烈过往。
7月10日,湖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青旅红途”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衢州市龙游县沐尘畲族乡,沿着当地红色记忆的脉络,探究浙江特有的少数民族——畲族对“两山理论”的理解与实践,以及他们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自己的金山银山。
实践团跟随向导走进沐尘村红色文化展馆,“我们的红色文化十分悠久,早于1927年时我们便在中共遂昌县委的帮助下建立了龙游支部。”向导自豪地同我们介绍。在中共龙游县委和南区区委地领导下,那些被槽主压迫,难以解决温饱的槽工们武装起来,进行大规模“放槽“罢工,迫使槽主对工人做出重大让步,槽工的日工资从罢工前的1千克大米提高到2.5千克大米,翼工取得了胜利。这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是中共龙南山区地下党组织成立以来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龙南五烈士,这一幕幕为胜利而宁死不屈的场景无不令人动容。
提及红军两次挺进师进驻梧村,彼时由粟裕将军担任总指挥。红军撤离后,依据党中央“发展东南,准备反攻”的战略安排,粟裕将军率领新四军开辟了以长兴为核心的苏浙皖边抗日根据地。在粟裕将军的引领下,东南地区局势得以稳定,不仅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还开辟了一条连接衢湖两地的红色脉络。往昔,这条脉络促使两地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助力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如今,这条脉络由湖州主导,凭借“两山”理念,进一步加强了两地的联系,也增进了汉族与畲族之间的联结。
从“行军红”到“共富绿”,红色根脉是一路赓续的,一脉传承,一路更新的。当前,沐尘的干部群众正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他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经由红色根脉一脉相承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更加要立足本职、主动作为,从民族团结与共同富裕视角去理解、践行“两山理念”。依托校园这一阵地,立足于调研平台,积极与当地村干部及群众展开交流,总结少数民族畲族乡探索出的“两山”发展路径。组织专题活动,促进广大师生对沐尘畲族乡的认知与认同,发挥专业优势,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独特路径。以切实行动为少数民族的“两山”理念发展落焕发新生贡献智慧和力量。
走出展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实践团望着庄严肃穆的烈士铜像,其目光所向之处,兴许是沐尘畲族乡在“两山”理念下继续书写着的乡村振兴故事。(通讯员:施恩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