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村级强村共富公司作为党建引领下资源整合与市场化运营的创新载体,正成为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的关键抓手。各地通过党组织领办强村共富公司,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有效激活了乡村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多样化的实践路径。
一、党建引领,构建共富组织体系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浙江鲁家村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统筹整合闲置农田、林地等资源,打造集观光农业、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使村民年收入增长十倍。山东代村则通过党员联户制度,每名党员固定联系5-10户群众,形成“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高效治理格局,强化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湖南茶亭镇通过“党建聚合力”工程,组织党员认领人居环境整治、产业服务等岗位,实现“处处有组织、事事有人管”。这些案例表明,党建引领下的组织创新是共富公司成功运营的核心保障。
二、产业融合,激活资源效益
强村共富公司通过市场化手段盘活乡村资源,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江西崇义县设立216个“田园党小组”,引导党员带头发展农旅融合产业,2022年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3%,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湖南洪江区茅头园村在党组织带领下,开发“黄土寨”休闲项目、“星空庄园”研学基地等,吸引日均游客超550人,年集体经济收入增至50万元。湘潭市通过“千亿产业”计划,推动优质水稻、特色养殖等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的村庄占比达48.87%。这些实践凸显了“党建+产业”融合对资源价值提升的关键作用。
三、机制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为突破人才、资金等瓶颈,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机制。湖南茶亭镇建立“人才库”,吸引460余名乡贤返乡,引入23个“乡村合伙人”团队,助力产业升级。湘潭市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菜单式”提供技术服务,并创新“共富公司”模式,通过奖补政策激发村集体动力,2022年发放奖补资金1200万元。在治理方面,浙江鲁家村通过党员带头宣讲政策、化解矛盾,打消村民顾虑,成功推动土地入股;湖南推行“屋场恳谈会”“红黑榜”等机制,激发村民参与热情。这些机制创新为共富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四、共建共享,夯实共富根基
共富公司通过利益联结实现成果惠及全民。湖南茅头园村通过抖音直播队帮助农户销售柑橘超百万元,带动400余人就业;茶亭镇蓝莓产业园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使务工村民月增收3000余元。湘潭市在产业收益分配中坚持“反哺于民”,将集体收入用于惠民工程,建设美丽幸福新村。此外,各地还通过文明评选(如“星级文明户”)、文化培育(如十八洞村“互助五兴”模式)提升乡村软实力,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促进。
强村共富公司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创新。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与数字赋能,完善人才引育机制,推动共建共享走向深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夏格庄镇:杜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