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是党的建设的“生命线”,组工干部则是这条“生命线”上的“筑路人”。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浪潮中,党的事业发展既需“大刀阔斧”的魄力,更需“精雕细琢”的匠心。组工干部唯有将“工匠精神”融入选贤任能、强基固本、凝心聚力的每一个环节,以“精”立标、以“恒”守业、以“新”破局,才能在平凡岗位上铸就不凡,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绘就新篇章。
以“精雕细琢”的匠心,把好组织工作“质量关”。“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组工工作的“政治性”“严谨性”,容不得半点“粗制滥造”。如同匠人雕琢玉器需反复打磨,组工干部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要以“毫米级”的精度守住标准、把准细节。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不仅要对照“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硬指标,更要深入考察干部在基层一线的“微表现”——看其处理群众矛盾时的耐心、推动项目落地时的韧劲,通过“谈话听口碑、实地看实绩”,让选出来的干部“经得起检验、受得住认可”;在党员教育管理中,不搞“一刀切”的培训,而是精准对接不同领域党员需求:为农村党员定制“田间课堂”,讲解惠农政策与种养殖技术;为社区党员开设“服务专班”,教授基层治理与矛盾调解方法,让每一次教育都“精准滴灌”而非“大水漫灌”。
以“持之以恒”的匠心,筑牢组织工作“根基石”。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守”——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平凡。组织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更多是“日复一日”的坚守:档案柜里整齐排列的材料、会议记录上逐字修改的意见、党员名册中定期更新的信息……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却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基石”。组工干部要拿出“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不追求“短期显绩”,而是专注“长期潜绩”,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面对“重复化”的日常工作,要保持“始终如一”的严谨,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让组工干部在平凡中积累力量,在坚守中铸就不凡,为党的事业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以“守正创新”的匠心,激活组织工作“新动能”。工匠精神从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新时代的组织工作面临诸多新挑战:新兴领域党组织覆盖难、年轻干部培养方式单一、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积极性不高等,都需要组工干部以“创新思维”破局。要敢于打破“路径依赖”,在继承“好传统”的基础上探索“新方法”。创新不是“天马行空”的空想,而是“立足实际”的突破。组工干部在创新时,要始终紧扣“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核心任务:探索“年轻干部基层墩苗计划”,让干部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实践中“经风雨、长才干”,既解决“干部本领恐慌”问题,也为基层注入“新鲜血液”。
匠心筑梦,实干为要。组工干部的“工匠精神”,是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工作的热爱、对责任的担当。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唯有以“精”为尺、以“恒”为基、以“新”为翼,将工匠精神融入组织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在选贤任能中彰显公正、在强基固本中展现担当、在凝心聚力中传递温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铸就组工干部的时代华章。(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沽河街道办事处:李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