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动态当防空警报划破城市上空的宁静,九十四年前那个秋夜的火光与枪声仿佛穿越时空,在中华儿女心中激起深沉回响。岁月流转,山河焕新,但“九一八”这三个镌刻着苦难与抗争的文字,始终是民族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烙印。铭记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苦难中汲取力量,在警醒中坚定前行。唯有以史为鉴筑牢认知根基、以魂为脉传承精神基因、以干为要践行复兴使命,方能告慰先烈、开创未来。
铭记历史,首在以史为鉴,筑牢认知根基,抵御虚无迷雾。历史的真相是民族记忆的基石,任何对历史的歪曲与篡改都可能动摇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九一八事变绝非偶然,日本内阁早在 1927 年“东方会议”便已制定侵华方针,其侵略行径具有明确的战略性与计划性。然而,日本右翼势力长期试图篡改历史,刻意掩盖滔天罪行。与此同时,国内也有少数人对历史细节模糊不清,甚至在网络言论中混淆是非。这警示我们,铭记历史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史实认知之上。要通过历史教材的系统编撰、纪念馆的沉浸式教育、史料文献的数字化传播,让柳条湖的真相、北大营的炮火、抗联战士的绝唱成为全民共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历史会逐渐久远,但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永远就在那儿”,唯有牢牢掌握历史话语权,才能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守住民族记忆的底线。
铭记历史,要在以魂为脉,传承精神基因,凝聚奋进力量。十四年抗战的硝烟中,无数英烈用生命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赵尚志、杨靖宇在白山黑水间饿啃草根、冷卧雪窝,用游击战争抗击强敌;赵一曼面对酷刑坚贞不屈,以“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誓言诠释忠诚;狼牙山五壮士纵身跳崖、刘老庄连全体殉国,展现出 “争着死、抢着死” 的信仰力量。这些精神财富穿越时空,在新时代依然焕发强大生命力。从科研工作者攻克“卡脖子”技术时的坚韧不拔,到扶贫干部扎根山区时的担当奉献;从抗疫战士逆行出征时的义无反顾,到青年学子报国成才时的志存高远,都可见抗战精神的传承延续。传承精神基因,需要将英雄事迹融入文艺创作,让抗战故事通过影视、戏剧等形式深入人心;需要在开学礼、成人礼等重要仪式中嵌入历史教育,让爱国情怀、民族气节成为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
铭记历史,终在以干为要,践行复兴使命,书写时代答卷。历史的价值不仅在于回望,更在于指导现实、引领未来。近代中国因落后挨打,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迅速沦陷的屈辱,深刻印证了“发展才能自强”的真理。如今,中国已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发展为高铁驰骋、大飞机翱翔、“天眼”探空的现代化国家,但前进路上依然面临风高浪急的挑战。铭记历史,就是要将悲愤转化为奋斗的动力,把对先烈的崇敬转化为干事的行动。在经济领域,要传承“百折不挠”的抗战精神,攻克核心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民生领域,要延续“鱼水情深”的优良传统,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当成“心头大事”,让人民获得感更加充实;在国际舞台,要秉持和平理念,坚定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每一个岗位的坚守、每一项事业的精进,都是对 “落后就要挨打” 历史教训的最好回应,都是对民族复兴使命的切实践行。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九十四载岁月流逝,防空警报的余音总会消散,但历史的烙印永远清晰。铭记九一八历史,是筑牢认知、传承精神、践行使命的有机统一。当我们在史实中明晰来路,在精神中汲取力量,在实干中开创未来,就一定能让先烈用鲜血守护的家国更加繁荣富强。这便是对那段苦难历史最深刻的铭记,更是对民族复兴最有力的担当。(贵州省从江县贯洞镇人民政府: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