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江县司法局下江司法所立足侗族文化特色,将传统“鼓楼议事”机制创新融入现代人民调解工作,成功化解一起婚姻家庭纠纷,为基层矛盾化解提供了兼具文化性与实用性的“从江样本”。
一、 纠纷缘起:情感疏离与家庭失和的漩涡
同村村民阿珍(化名)与阿强(化名)婚后因生活压力增大、沟通减少,逐渐出现情感信任危机,在家庭经济管理、子女教育理念上分歧加剧,且经亲属介入进一步激化矛盾,阿珍多次提出离婚,双方协商无果后矛盾升级。
二、 调解路径:“鼓楼议事+”调解法的现代演绎
下江司法所受理后,采取“鼓楼议事+”调解法化解矛盾。一是组建专业团队,邀请村级法律明白人、村干、家族代表与司法所干部共同参与,确保调解兼具文化性与专业性;二是规范议事环节,先由村级法律明白人阐明“以和为贵”规则,再让双方有序陈述诉求,随后团队从侗族古训、《民法典》解读等情、理、法维度劝和当事人;三是促成共识落地,最终引导双方达成“加强沟通、共同理财、设定六个月婚姻修复期”的协议,并在村中心鼓楼完成协议确认与和解。
三、调解成效:家庭和顺与治理提升的双重收获
一是文化赋能。激活“鼓楼议事”中的民主协商、道德教化等元素,与现代法治理念融合,提升调解认同度。
二是多元共治。打破单一主体调解的局限,整合村级法律明白人、村干、家族代表等多元力量,形成优势互补的调解团队。
三是场景助力。依托鼓楼的文化象征意义,营造严肃、共情的调解氛围,强化协议执行力。
四是源头预防。以调解为契机开展普法与道德教育,结合村规民约修订、家风建设,减少同类纠纷发生。
“鼓楼议事+”调解法是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民族地区实际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接下来,下江司法所将持续推广运用该模式,深化传统治理智慧与现代司法理念的融合,为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从江县司法局办公室:徐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