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执法动态 >
执法动态
“微创新”激活社区治理“一池春水”
时间 :   2025-10-16 17:2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杨芳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社区,是城市最基本的组成单元,也是承载百姓日常生活的温暖港湾。近年来,从“指尖议事”到“楼组共治”,从“党建联建”到“邻里互助”,一项项务实灵活的基层“微创新”如春雨般浸润着社区的每个角落。它们不仅疏通了过去治理中的堵点、难点,更让“为民服务”四个字从口号落地为可感可触的生活细节,勾勒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曾几何时,一些社区的治理举措常被诟病“悬在空中”——方案写在纸上,会议开在屋里,却与居民的真实需求隔着一层“玻璃墙”。究其根源,是治理思路仍停留在“单向指挥”,而忽视了群众的感受与参与。如今,越来越多社区正悄然转身,从“管理者主导”迈向“多方协同发力”,探索出一条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新路。


“指尖”连心,技术赋能治理精度

随着“码上办”“随手拍”等小程序进入社区生活,居民发现问题只需一键上报,物业与网格员“接诉即办”。过去久拖不决的“飞线充电”、垃圾乱堆等问题,在“指尖对话”中迎刃而解。技术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成为连接服务与需求的桥梁,既提升了治理效率,也让居民成为治理的“眼睛”与“探头”。


“议事”聚智,协商激活社区民主

社区事务千头万绪,如何让不同声音被听见?许多社区设立的“楼院议事角”“院坝会”成了破题关键。在这里,居民代表、物业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围坐一堂,从电梯加装到停车管理,从环境美化到活动策划,大家畅所欲言、共商共量。话筒交到群众手中,共识在协商中凝聚,矛盾在对话中消融。这种“接地气”的民主实践,正是基层治理生命力的源泉。


“党建”引领,温情筑牢共同体意识

基层治理,说到底是对人的服务、对情的联结。以“党建+”为牵引,各地推动治理力量下沉、服务温度上升:“党员帮帮团”为独居老人送餐,为双职工家庭托管孩子;“红色物业”模式下,党员带头亮身份、践承诺,既提升服务响应率,也带动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共建者”。一桩桩“微实事”传递着“暖能量”,把“门对门的陌生人”变成“心贴心的老熟人”,让社区从一个居住空间升华为有认同、有归属的生活共同体。


小单元蕴藏大动能,微治理推动大和谐

社区治理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板,但“为民、靠民、惠民”始终是其根本逻辑。从“微改造”中积累经验,在“实干事”中汇聚合力,基层治理的“末梢环节”正持续焕发活力。展望未来,只要我们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创新机制与服务,社区这一社会“小单元”,定能释放出推动城市进步、社会和谐的“大动能”。(榕江县车民街道办事处: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