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热点2025年春节期间,山西长治一起邻里纠纷引发的命案令人扼腕:一名男子被邻居赵某某家的狗咬伤后,怒而将狗摔死;协商未果后,赵某某与其丈夫郭某某及亲属当晚闯入该男子家中,与对方父亲申某良发生扭打,最终导致郭某某死亡、多人受伤,昔日睦邻沦为法庭上的仇人。(2025年11月12日红星新闻)
这起由宠物纠纷升级的血案,暴露出的不仅是双方的冲动易怒,更折射出部分群体法治意识的淡薄,为社会敲响了警钟。
事件的起点,源于养狗人的责任缺位。赵某某作为犬只主人,本应履行看管义务,规范约束宠物行为。但她将狗置于门外,且拴狗绳索过长,无疑给路人埋下安全隐患,这种对公共安全的漠视,正是悲剧的导火索。犬只咬伤邻居后,赵某某本应先反思自身管理疏漏,主动承担侵权责任,而非纠结于犬只的死亡。即便认为自身权益受损,也应通过报警、诉讼等合法途径维权,而非纠集亲属上门“讨说法”,用暴力手段激化矛盾。这种无视法律、私力复仇的行为,最终将邻里纠纷推向了人命关天的绝境。
而被咬男子的行为,同样存在不可取之处。被狗突然咬伤,心生怒气实属人之常情,但采取“摔死狗”的极端方式泄愤,显然是不理智的选择。作为受害人,他本可依法要求狗主人承担医疗费、赔偿损失,却因一时冲动的暴力行为,让自己从“受害者”变成“侵权者”,不仅加剧了双方矛盾,也给后续维权带来阻碍。面对侵权行为,以暴制暴永远是下下策,只会让问题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害人害己。
更值得深思的是,在公安机关已介入通知双方到相关部门处理的情况下,赵某某一方仍无视执法部门的协调指引,执意私下采取过激行动。这一行为背后,是对法律权威的漠视,也是“私了”思维的作祟。他们错误地认为,上门施压能讨回“公道”,却不知这种行为本身已涉嫌违法,最终导致冲突升级、酿成命案。双方从最初的宠物纠纷,一步步滑向故意伤害的深渊,根源就在于缺乏“遇事找法、解决靠法”的基本意识,只盯着自身利益和对方过错,却忽视了法律是化解矛盾的唯一正确途径。
这起悲剧的核心症结,在于“法盲”导致的认知偏差。如果赵某某一方懂法,就会明白犬只伤人需承担侵权责任,私闯民宅、聚众斗殴更是违法行为;如果被咬男子懂法,就会知道维权需通过合法渠道,暴力泄愤只会得不偿失;如果双方中有一人能保持冷静,劝阻过激行为,引导矛盾进入法治轨道,这场人命案本可避免。遗憾的是,双方都被情绪裹挟,被“以牙还牙”的错误思维主导,最终付出了惨痛代价,一个失去生命,一个面临法律制裁,两个家庭从此破碎。
事件背后,也暴露出基层普法工作的薄弱环节。在部分地区,普法宣传仍停留在表面,未能真正入脑入心,导致一些群众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遇到矛盾不知如何依法解决,反而迷信“拳头硬才有理”。这提醒各地政府部门,必须以此类事件为警示,加大基层普法力度,创新宣传方式,让“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真正成为全民共识。不仅要让群众知晓法律底线,更要让大家明白,法律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最有力武器,任何矛盾纠纷都能在法治框架内得到公正解决。
狗咬人、狗被摔、人丧命,这起层层升级的悲剧,本是一场完全可以避免的邻里纠纷。它再次印证了“冲动是魔鬼,守法是底线”的道理:生命不分贵贱,犬只的安全需要重视,人的权益更应得到保障,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尊重生命、化解矛盾,从来都不是靠暴力手段,而是靠责任担当和法治思维。愿这起悲剧能唤醒更多人的法律意识,让每个社会成员都能敬畏法律、坚守底线,让“遇事找法”成为本能,让邻里和睦、社会和谐不再因法治缺失而蒙上阴影。(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政府: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