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热点据央广网报道,11月11日,有博主在微博爆料,于陕西西安市未央区偶遇一名8岁小女孩,寒冬夜里身着拖鞋,因无人照料辍学流浪,饿极了便捡拾食物果腹。视频中,孩子稚嫩的声音道出身世,母亲因癌症离世,父亲对其不管不顾。(2025年11月12日红星新闻)
这则令人心碎的新闻,迅速牵动起无数网友的神经。8岁本是依偎在父母身边、端坐于课堂的年纪,可这个孩子却在寒冬街头承受着与年龄不符的苦难。母亲病逝已是人生重创,父亲本应是孩子最后的依靠,即便遭遇再大的困境,也不该将亲生女儿抛弃,让她独自面对饥寒交迫的绝境。这样的行为,不仅违背了为人父的基本责任,更触碰了人性与道德的底线。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在救助体系日益健全的今天,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疏漏?孩子母亲身患绝症并非一朝一夕,其特殊家庭状况本应纳入当地街道办、居委会的重点关注名单。母亲离世后,孩子的生存困境为何没能及时被发现?是基层摸排工作存在盲区,还是邻里间的漠视让求助信号石沉大海?若不是博主的及时发声、网络的持续关注,这个孤苦的孩子还要在寒冬中流浪多久?
值得欣慰的是,当地政府部门在获悉情况后迅速行动,及时为小女孩解决了生活与就学问题,让这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终于有了温暖的归宿。这份雷厉风行的处置态度,回应了公众的关切,也彰显了民生保障的温度,值得肯定。
但欣慰之余,更需深刻反思。此次事件暴露出基层在特殊群体关爱工作中的短板,特殊家庭动态跟踪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够细化、救助响应不够及时。健全的制度需要扎实的执行来支撑,唯有将特殊群体走访责任到人、落实到户,建立常态化跟踪机制,才能让救助网不留死角,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
愿这个历经磨难的孩子,能在政府的关怀与社会的温暖中抚平创伤,重拾童年的快乐,在人生道路上向阳而生。也期盼孩子的父亲能幡然醒悟,扛起抚养责任,让孩子的成长不再缺失亲情。更希望所有基层工作者能以此为戒,用更细致的工作、更主动的担当,为每一个困境中的群体筑牢保障防线,让寒冬里再无孤苦无依的身影。(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人民政府: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