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热点西安某美发店推出“创始人剪发单次11800元”的广告,瞬间引爆网络热议。更令人意外的是,该店客服于11月11日回应称,目前预约人数“挺多的”。这样的天价收费,让不少网友直呼“刷新认知”,也引发了关于消费理性、商业伦理与监管责任的多重思考。(2025年11月11日极目新闻)
单次剪发标价11800元,远超普通消费者的认知边界。即便过往杭州等地曾出现过理发万元事件,但多与诱导办理高额会员卡相关,如此明码标价的单次天价剪发实属罕见。公众难免疑惑,究竟是什么样的服务内容、技术水准或高端材料,能支撑起如此高昂的定价?是真有独家技艺,还是单纯以“天价”博眼球、赚流量?而那些预约消费的群体,是出于对服务品质的极致追求,还是陷入了盲目跟风的炫富误区?要知道,无论经济实力如何,消费的核心逻辑始终是“物有所值”,赚钱不易,即便是不差钱的消费者,也应守住理性消费的底线,而非为虚无的“噱头”买单。
从法律层面来看,这样的天价宣传并非毫无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这一要求同样适用于价格宣传。涉事美发店的11800元定价,是否基于真实的服务价值,是否存在虚构成本、误导消费者的嫌疑,亟待监管部门核查。明码标价并非“免责金牌”,若定价与实际服务严重不符,本质上仍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害,难逃虚假宣传的嫌疑。
面对此类天价消费事件,监管部门不能缺位。当地工商部门应第一时间介入调查,核查该美发店的定价依据、服务标准,判断其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若查实存在虚假宣传或价格欺诈,必须依法追责,绝不姑息,以维护市场公平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这也提醒监管部门,需加强对美容美发等服务行业的日常监管,填补价格监管盲区,防范“天价消费”乱象滋生。
对于消费者而言,更需擦亮双眼、理性决策。美容美发的核心是服务本身,而非价格标签的“含金量”。不必盲目追捧所谓“创始人”“高端定制”等噱头,消费前应充分了解服务内容、定价依据,结合自身需求和经济实力做出选择,拒绝为跟风炫富买单。
天价剪发的争议,本质上是商业噱头与消费理性、市场监管的碰撞。商家追求流量与利润无可厚非,但必须坚守合法经营、诚信待客的底线;消费者享受品质生活的同时,也应保持理性消费的清醒;监管部门则需主动作为、精准发力,筑牢市场秩序的“防火墙”。唯有三方合力,才能让服务行业回归本质,让消费环境更加健康有序。(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人民政府: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