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要言妙道”涤沉疴​
时间 :   2025-09-25 16:3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王菲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西汉枚乘在《七发》中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楚太子沉湎享乐而精神萎靡,名医吴客断言药物针灸无法根治,唯有“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最终,太子在聆听治理天下的精微道理后“霍然病已”。这个故事说明,以精要的言论和深刻的道理祛除痼疾,其核心在于以真理之光照亮思想,  以智慧之言涤荡沉疴,正如对作风建设而言,唯有依靠科学理论武装、真理力量感召和严肃纪律规训,方能根治作风顽疾,永葆肌体健康。


“要言妙道”的核心力量在于直击病灶的真理穿透力。毛泽东曾高度评价《七发》,认为其对犯错误的同志“大喝一声”的警示方式,能促使其警醒改过。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引用这个典故,强调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既要猛药去疴,更要靠“要言妙道”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思想问题,其治理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从思想源头入手,浚其源、涵其林。“要言妙道”为我们提供了判断是非、检视自身的锐利武器和根本遵循。正是依靠持续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洗礼,广大党员干部才能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从思想深处拧紧作风“总开关”,自觉抵制各种歪风邪气的侵蚀。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学得好、用得活,真理的力量展现得充分,什么时候党内风气就清正昂扬;反之,则容易弊病丛生。因此,用好“要言妙道”,就是抓住了作风建设的“根”与“魂”。这种真理力量不在于言辞华丽,而在于能否触及问题本质。


反观现实中一些沉疴难除的现象,往往与缺乏真正的“要言妙道”有关,正如楚太子的病症本质不是身体之疾,而是精神堕落,若忽视“要言妙道”的滋养与规训,必致“堤溃蚁穴、气泄针芒”之患。作风之弊如同潜藏的“沉疴”,起初常发于细微,显于末节,从一顿饭、一杯酒、一份礼的“小节无碍”,到理想信念逐渐偏移、纪律规矩意识淡薄;从工作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微恙”,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重难返……无数案例警示我们,作风防线的失守,往往始于思想上的尘埃未能及时清扫。正所谓“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一旦在“要言妙道”上缺了课、走了神,失去了真理的“防护堤”,私欲就会滋生蔓延,最终可能导致政治生态恶化,甚至滑向腐败堕落的深渊。


涤荡作风沉疴,必须以“要言妙道”为良方,多管齐下、综合施治。以“妙道”化风成俗,要坚持用党章党规党纪、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将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剖析作风问题、净化思想灵魂的“手术刀”,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从思想根源上铲除不良作风滋生的土壤。以“要言”立规明矩,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中敢于动真碰硬,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通过真诚而尖锐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揭示问题、触及灵魂,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要健全长效机制,使“要言妙道”通过清晰的制度规定和刚性的纪律约束体现出来,持续完善作风建设责任体系、监督体系和惩戒机制,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确保党员干部时时处处受到“要言”的约束、“妙道”的指引,实现抓常、抓细、抓长。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面对新征程上的风险挑战,我们更须赓续重视“要言妙道”的优良传统,善用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唤醒初心、勇担使命,常掸思想尘、常破“心中贼”,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久久为功的韧劲,持续涤荡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沉疴痼疾”。(滨州市滨城区委组织部: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