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是镌刻在历史长时钟中的特殊刻度。从南湖红船到复兴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用百年实践印证了一个真理:信仰是指引方向的明灯,更是扎根大地的力量。今天,面对乡村振兴的繁重任务、科技攻关的时代命题、民生改善的迫切需求,每一名党员都需要重新审视信仰的厚度与重量,以忠诚为铧犁、以担当为种子、以初心为甘霖,在新时代的土壤中培育出信仰的参天大树。
一、执“忠诚之犁”,深耕理想沃土。忠诚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坚守。新时代的忠诚,体现在对党的路线方针的深刻理解上,体现在对人民立场的自觉践行中。正如一片沃土需常年滋养,党员的忠诚品格也需在理论学习中淬炼,在实践锻炼中巩固。唯有将信仰化为脚下的力量,方能在风浪中站稳脚跟。广大党员干部当自觉深学党的创新理论,把握精髓要义,以思想清醒筑牢信仰根基;主动投身发展一线与基层实践,在服务群众中检验初心,在攻坚克难中锤炼党性。要时刻检视言行,将对党忠诚融入每项决策和日常履职,确保立场坚定、表里如一。唯有将理论滋养与实践锤炼紧密结合,在日常坚守中持续灌溉,方能使忠诚沃土常育常新。
二、播“担当之种”,孕育实干新芽。担当是党员最质朴的本色。它不显于豪言壮语,而见于面对困难时的向前一步,见于服务群众时的多想一分。当下改革进入深水区,尤需党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高质量发展中打头阵,在民生小事上显情怀。如同种子破土需积蓄力量,担当精神也在点滴奉献中生长。广大党员干部要直扑发展主战场,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振兴一线领题攻坚,以“挂图作战”推动任务清零;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主动下沉蹲点调研,用“马上就办”化解民生痛点,把问题清单变为满意答卷;要敢闯改革深水区,对发展堵点敢于“揭榜挂帅”,善用法治思维和创新手段破题,确保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以“钉钉子”精神培土夯基,让担当新芽在实干沃土中拔节生长。
三、化“初心成雨”,滋养为民之花。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百年征程告诉我们,唯有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才能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新征程上践行初心,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将“急难愁盼”扛在肩上,常坐群众小板凳,听清民意“晴雨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晒谷场、街巷里;要办好民生微实事,用“小切口”破解养老托幼、老旧改造等“老难题”,让惠民政策带着温度落地;要善当百姓贴心人,对群众承诺“说一件办一件”,用枝叶关情的行动筑牢信仰基石,当每一名党员都成为润物无声的春雨,幸福之花必将在人民心间绽放。(中共阳谷县委组织部:岳彩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