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三点发力 打造“川字号”新质生产力
时间 :   2025-07-01 14:2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李逸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近年来,四川紧扣“四化同步、五区共兴、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立足省情实际,从创新驱动、产业引领、创新要素三方面精准发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坚持创新驱动,激活发展“新动能”。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聚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制造等六大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保障国家实验室高质量运行,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一手抓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优化职务成果转化流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实验室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加强产业引领,把稳发展“方向盘”。产业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要推进传统产业“焕生产力的关键。一要推进传统产业“焕新”,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和设备更新,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工业节能降碳,提升产业含“新”量、含“绿”量。二要实施新兴产业“提质”,开展人工智能、光伏发电等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共建高新区、经开区创新联合体,聚力打造安全性好、成本低、运行方式灵活的新兴产业产品,增强“川字号”产品市场竞争力。三要抓好未来产业“布局”,前瞻谋划核医疗、低空经济等新赛道,保障产业用地和双创载体需求,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聚集创新要素,塑造发展“新优势”。完善要素配套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保障。要强化人才支撑,健全人才机制,搭建创新平台,联合政府、高校、企业培育引进高端人才,确保人才“引得进川,留得在川”。要强化金融支持,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开发创新金融产品,加大政府投入,激发科研活力。要强化区域协同,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推动川渝科技联动,发挥成都科创中心辐射作用,带动全省创新水平整体提升。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四川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全省上下要锚定目标、久久为功,以创新驱动为引擎、产业升级为抓手、要素保障为支撑,全力打造“川字号”新质生产力,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眉山市青神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李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