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活是工作的基础,生活上做不到自觉自律,工作就难以做到清正廉明。反观现实,个别党员干部认为生活小节是无足轻重的小事、私事,何况现在物质条件好了,铺张浪费一点、奢靡享乐一点都无可厚非。殊不知生活小节是党员干部作风的一面镜子,一旦在看似不起眼的小节上“跌了跟头”,极易“小疾”成“大患”,一步步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拒绝“小意思”,操守严明过好“面子关”。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面”不仅代表一个人的形象,还往往与体面、尊严相挂钩,一定程度上彰显着人格价值。然而翻阅一些违纪违法人员的忏悔录不难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在“不收小意思就是不给面子”的“客套”中踩上纪法“红线”的。有的把逢年过节收红包、土特产看作正常的礼尚往来,是人家给他面子;有的认为一瓶酒、一张卡、一顿饭都是无伤大雅的小节,推脱拒绝反倒伤了面子、失了和气……如此种种,看似得了“面子”,实则早已将共产党人勤俭朴素、艰苦奋斗的“里子”抛到了“九霄云外”,不仅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还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伤了党的“面子”。党员干部要守住日常交往廉洁底线,自觉抵制“小意思”的拉拢侵蚀,时时处处提高警惕、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切莫让“小意思”毁了“大前程”。
严管“小家庭”,以俭持家过好“亲情关”。“家风正,则政风清”,党员干部的家风不只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更关系着党风政风的清朗。从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例看,家风败坏仿佛滋生腐败的温床,很多领导干部由于家教缺失、家风败坏,被不法商人从身边人打开缺口,才从人人羡慕的全家福变成人人唾弃的全家“腐”,最终成为令人哀叹的全家“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从东汉“四知”太守杨震遗“清白”给子孙,到北宋政治家司马光特作《训俭示康》告诫后代成由俭、败由奢,再到明代老臣王恕“指窖止贪”教育儿子勤俭自律,古代先贤常常将“勤俭”作为家风世代相传。党员干部管好“小家庭”,就要牢记“亲情再深也有度”,强化廉洁治家、以俭持家意识,对家属子女进行针对性的纪律规劝,教之以至理、严之以规矩、导之以正道,确保家庭成员守纪律、讲规矩。
远离“小圈子”,交游有度过好“人情关”。《庄子》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讲人情、重礼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打着老乡、校友、战友等名号组建的“小圈子”却往往是以利相交、以权相交、以势相交的“名利场”,披着人情的外衣,打着人情的幌子,进行着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等违法违纪勾当。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呐!很多失误就是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党员干部要自觉给人际交往“划个圈”,端正“交友观”,分清良莠、辨明忠奸、谨慎交友,多交诤友、畏友、良友、益友,不断净化“朋友圈”,纯洁“社交圈”,规范“工作圈”。要练就公私分明的“铁石心肠”,不为人情所困,不被关系所扰,不该开的口子不开,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办的事情不办,努力成为纪律明明白白、生活清清白白、作风干干净净的党员干部。(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委组织部:夏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