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在线近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如一艘领航的巨轮,为国家未来五年发展勾勒出宏伟蓝图,也为广大党员干部划定了奋斗的责任坐标。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的新形势,党员干部唯有以“铸魂立心”的政治定力、“破局开路”的奋进动力、“扎根为民”的服务能力,方能在“十五五”的时代考卷上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异答卷。
以“铸魂立心”定方向,筑牢思想根基。方向明则道路清,道路清则行稳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新时代新征程的思想灯塔,《建议》中关于经济、科技、民生、生态等领域的战略部署,既是对国家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也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盼的精准回应。党员干部答好“十五五”时代答卷,首要任务是筑牢思想根基,以“铸魂立心”的政治定力把准答题方向,避免陷入盲目蛮干、浅尝辄止的误区。理论学习上,要跳出照本宣科的惯性思维。既要原原本本读《建议》原文、悟核心要义,准确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部署的内涵要求;也要结合地方发展实际、岗位工作职责开展靶向学习。身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前沿的党员干部,应重点钻研《建议》中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部署,思考如何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产业协同、资源共享的实际成效;扎根西部乡村振兴一线的党员干部,则要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探索“特色产业 + 乡村旅游”“数字技术 + 农业农村”的特色发展路径。同时,注重学用结合,把学习全会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化解征地拆迁矛盾时,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校准工作思路;在推进项目建设时,以“新发展理念”排查生态环保风险,确保每一项工作都与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同频共振,不偏航、不走样。
以“破局开路”提质效,勇于攻坚克难。“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建议》描绘的“十五五”宏伟蓝图,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需要党员干部以“钉钉子”精神一步步干出来的实景图。当前,我国发展仍面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内部改革任务艰巨等挑战,比如科技创新领域“卡脖子”问题尚未完全破解、民生领域“教育医疗资源不均衡”等问题仍需攻坚。面对这些硬骨头,党员干部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必须以“破局开路”的奋进动力,在敢闯敢试中提升答题质效。实践中,要敢于打破常规。对于科技创新领域的难题,可借鉴“揭榜挂帅”“赛马机制”,鼓励科研团队跳出条条框框,探索“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对于基层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可运用数字化手段搭建“智慧社区”平台,实现群众诉求一键响应、矛盾纠纷线上化解。同时,要善于攻坚破难,把问题清单变成成效清单。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时,面对居民意见不统一的问题,通过党员带头入户走访、召开居民议事会的方式,找到多数人满意的改造方案;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时,针对企业转型成本高的痛点,协调政策补贴、技术指导,帮助企业实现减排与增收双赢。此外,还要有容错纠错的胸怀,不畏惧试错、不回避失败,在总结经验教训中优化工作方法,让每一份努力都成为推动“十五五”发展的坚实一步。
以“扎根为民”展温度,践行服务初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建议》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等部署,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员干部答好“十五五”时代答卷,最终要落到为民服务上,以“扎根为民”的服务能力,让答卷充满民生温度,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获得感。要俯下身子听民意,避免拍脑袋决策。在制定民生政策时,通过线上问卷 + 线下座谈的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比如推进“课后服务”时,根据家长下班时间调整服务时长,根据学生兴趣增设兴趣社团;在解决民生诉求时,建立首问负责制,对群众反映的房产证办理难、医保报销慢等问题,全程跟踪、限时办结,不让群众跑断腿、磨破嘴。要甩开膀子解民忧,把民生小事当作心头大事。针对农村老人出行难,协调开通乡村公交专线;针对留守儿童看护难,打造儿童之家提供课后辅导、心理疏导服务。还要用真心换民心,在细微处体现关怀。春节前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时,不仅送去慰问品,更记下群众的心愿,后续跟进解决。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才能让新时代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时代答卷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票。
时代立下“新命题”,干部聚力“解难题”,人民检验“真成效”。“十五五”的征程已经开启,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铸魂立心”的政治定力、“破局开路”的奋进动力、“扎根为民”的服务能力,在新时代的考场上勇毅前行,以实实在在的成效,答好这份关乎国家未来、关乎人民幸福的时代答卷!(日照市东港区南湖镇弓山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