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政策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是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为基层减负,就是为发展助力、为实干加油。基层减负必须真正落到实处,不能成为新的形式主义。
“精简文件会议”要真,让基层干部有时间和精力干事创业。文山会海是基层负担的“老大难”。一些会议层层召开,内容重复,文件长篇大论,消耗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要从源头治理文山会海,严格实行会议计划和审批报备制度,能合并的合并,能不开的不开,大力倡导开短会、讲短话、解决实际问题。坚决摒弃“长篇大论”和“照本宣科”,提倡“短实新”,推广“现场办公会”、“专题调度会”等高效模式,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深入群众,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规范督查考核”要实,树立实干导向。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滥、过度留痕,让基层干部疲惫不堪。一些督查考核重“痕”不重“绩”、重“迹”不重“效”。基层干部熬夜精心准备的材料厚度,成了衡量工作好坏的潜在标准;各种工作台账、拍照留痕,占据了服务群众的大量时间。要严格规范督查考核事项,减少频次,杜绝重复督查。要改进督查方式,注重结果导向,加强暗访和随机抽查,避免提前通知和层层陪同,杜绝“材料政绩”和“痕迹主义”。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将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标准,激励干部踏实做事,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
“赋能增效”要新,激发基层活力。减负不是减责任,而是为了提高效率。要精准授权,科学界定不同层级、部门、岗位的职责边界。同时,要敢于向基层放权,特别是在资源调配、人员使用等方面赋予基层更多自主权,确保基层“接得住、管得好”,实现权责一致。要加强基层干部的业务培训和支持,提高其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让他们既有减负的获得感,也有增效的成就感。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为基层减负是长期任务,必须持之以恒。要坚持实干和实绩导向,从思想和制度上根除形式主义,坚决打赢基层减负的攻坚战,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阳谷县委组织部:李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