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于9月23日至26日在重庆举办。本届大会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本届大会以“匠心铸梦 向新而行”为主题,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展示宣传大国工匠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创新创造、工会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实践、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积极成效。”(9月23日《人民日报》)
大国工匠通常指的是在某些专业领域内拥高超技能和杰出贡献的人才,是构筑中华民族大厦的栋梁和基石。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
近些年来,工匠精神愈来愈“热”,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国家“质量发展纲要行动计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可以说,工匠精神不仅是一个行业术语,也是一种政策导向,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精神是需要学习培育传承和践行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大国工匠,需要工匠精神支撑和引领。党的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同样需要“工匠精神”,需要以“大国工匠”的责任与担当去干事创业、服务发展。
常怀“匠心”,始终坚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匠心,是一种融合情怀、态度与责任的精神品质,其核心在于对事物的极致追求与专注投入。它不仅体现为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更包含对目标的执着追求、守正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弘扬工匠精神,锤炼“大匠”风范,需要我们常怀“匠人之心”,就是始终保持严肃严谨严格的态度、专注专业专心的状态干好每项工作、每件事情。“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党员干部的“匠心”来自党和人民的“忠心”“初心”,需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晴雨表”,始终把群众“上心事”作为我们的“心上事”,匠心独运、认真扎实地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增强“匠力”,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匠力”,就是匠人能力,是通过精湛技艺、持续实践和不懈努力达成卓越成果的能力,是工匠精神在的生动实践。“打铁必须自身硬”。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需要有“真本领”“硬功夫”,需要党的干部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担当精神。需要党员干部坚持思想淬炼,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坚定理想信念、政治定力,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需要党员干部坚持政治历练,讲政治、讲党性、讲原则,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需要党员干部坚持实践锻炼,多到基层一线、到条件艰苦、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见风雨、壮筋骨、长才干”;需要党员干部坚持专业训练,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既要“钉子”精神,又要“精”字精神,把精品意识融入血脉,争当工作领域的“专家”“权威”。
守好“匠风”,始终坚持“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奋斗姿态。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实干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宝贵财富。“匠风”就是匠人之作风,体现为“工匠精神”。党员干部当把“匠风”作为作风建设的标杆,始终坚持“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实干状态、奋斗姿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及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与我们党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的作风分不开的。工匠精神其中就蕴含着实干奋斗的真谛。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工匠精神”,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大胆作为。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有发扬革故鼎新、追求卓越的“匠风”,“敢为天下先”“敢当开路先锋”,耐住寂寞,稳住心神,才能更好地识变应变求变,在干事创业中不断赢得化危为机、化险为夷的主动权和发展先机。
国之重器,始于匠心,惟匠心以致远。党员干部要以“大国工匠”之势,不断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凝心聚力、聚精会神,创新创优,砥砺奋进,切实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山东省日照市园林环卫集团纪委:陈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