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组织部门自身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组织路线的贯彻执行,关系到政治生态的清朗健康。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更应在作风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以过硬作风担当新时代赋予的组织工作神圣使命。新征程上,推动组工干部作风建设迈向新高度,需奏响强化理论学习、经常自律自省、为民服务办实事的“三重奏”,持续淬炼政治品格,砥砺初心使命。
强化理论学习,筑牢作风建设的思想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没有扎实的理论武装,作风建设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组工干部必须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方式,持续夯实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全面系统掌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其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强化宗旨意识、改进工作作风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从中汲取强大的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和实践力量,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作风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紧密联系组织工作实际和自身思想实际,带着问题学、带着思考学。要把研究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的着眼点,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组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破解干部选拔任用、基层组织建设、人才引进培养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举措、改进作风的成效,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经常自律自省,擦亮作风建设的锐利武器。“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组工干部岗位特殊、责任重大,往往容易成为一些人“围猎”的对象,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常掸思想尘、常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慎独慎微的自觉守住拒腐防变的防线。要严守纪律规矩“生命线”。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带头遵守组织人事纪律,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坚决按政策、原则、制度办事。在选人用人上,要出以公心、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敢于担当,自觉抵制各种说情打招呼、跑风漏气等不正之风,确保组织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要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保持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传家宝”。勇于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对照先进典型,主动查找自身在思想境界、党性修养、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要乐于听取批评意见,无论是来自上级、同事还是基层群众,都要闻过则喜、从谏如流。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上,要敢于动真碰硬,真点问题、点真问题,达到“红脸出汗、排毒治病”的效果。
为民服务办实事,彰显作风建设的价值归宿。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加强作风建设是为了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服务人民群众。组工干部虽然不直接面对所有群众,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为了人民,成效最终要由人民来检验。要着力解决急难愁盼。把服务党员干部人才作为分内之责,真心实意为他们排忧解难。对于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对于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对于人才发挥作用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要主动靠前服务,积极协调解决,把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他们心坎上,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追求务实工作实效。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谋划要实,措施制定要实,任务落实要实。要推动组织工作与中心任务深度融合,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配班子、选干部、聚人才、抓基层,以组织工作的高质量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委组织部:孙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