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青春淬火的‘第一熔炉’。从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到百色大山里的‘扶贫之花’黄文秀,一代代共产党人用躬身的姿态扛起如山重任,在广袤沃土上绽放出最美的生命芳华。新时代的基层舞台,呼唤更多党员干部既做‘追光者’,又做‘播种人’,更当“守护人”,用信仰照亮实干之路,用初心厚植为民情怀。
做"追光者",以信仰之光照亮基层征程。学深悟透新思想,铸牢政治灵魂。基层党员干部既是政策方针的执行者,也是政策精神的传播者。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基层治理的最前沿,必须始终把政策理论学习作为“必修课”,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其次,做好基层传声筒,让党的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政策落地,关键在"最后一公里"。杜绝出现"政策贴在墙上、干部坐在车上"现象,导致群众对政策知晓率低、获得感不强。 基层党员干部要当好政策"翻译官",用群众听得懂、愿意听的方式,把惠民政策讲清楚、落到位。
做"播种人",以实干之姿培育幸福硕果。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基层党员干部要带头闯、领着干,把论文写在田野上,把成果留在农户家;培育文明之苗:移风易俗红白理事会显成效,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基层党员干部在工作过程中要敢于破陋习、树新风,让文明乡风浸润人心。
做"守护人",以赤子之心厚植为民情怀。作为广大基层干部,我们享受新时代信息潮流带来的红利,同时,也必须肩负起我们这代人应有的使命。守护民生之根,群众的小事就是党员基层干部的大事,只有把百姓的"问题清单"变成党员干部的"履职清单",才能真正让百姓舒心、安心、放心。俗话说:"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进群众家里全是办法" 基层党员干部要多用脚步丈量民情,少用电话遥控指挥,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党员干部脚下沾有多少泥土,群众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基层的沃土,永远厚爱那些躬身耕耘的人;时代的芳华,终将绽放于负重前行的肩头。万千党员干部应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根一线,用“事事落到实处”的执行力破解难题,无数的党员干部就会铸就一座座‘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丰碑。党员干部肩头担子越沉,脚下道路越宽;身上泥土越多,生命芳华越灿烂。(榕江县乐里镇人民政府:石莹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