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为之一振。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面对新形势下“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反弹回潮的风险,党员干部必须主动担当作为,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日常、化为习惯。唯有从思想深处筑牢防线,在行动上立起标杆,以制度建设巩固成果,才能让好作风内化为政治信念,外化为自觉行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以思想淬炼铸魂,筑牢拒腐防变的“压舱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员干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首要任务是补足精神之钙。在一次警示教育会上,某干部因违规收受礼金被处分的案例引发强烈震动,参会党员干部纷纷表示:“看到身边人倒下,才能真切感受到纪律红线碰不得”。这种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让纪律规矩真正入脑入心。实践证明,常态化的思想教育是提升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党员干部只有持续强化理论武装,从党史学习中汲取精神力量,才能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在利益面前坚守原则。
二、以行动自觉立标,争当作风建设的“排头兵”
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关键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某县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党员干部每月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下沉基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一名乡镇干部连续两个月驻村,协调解决农田灌溉难题,赢得群众广泛赞誉。这种“脚上沾泥、手上磨茧”的工作作风,正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生动诠释。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更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严起。党员干部只有从节约一张纸、减少一次不必要的会议等点滴做起,才能真正树立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三、以制度执行固本,织密监督管理的“防护网”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近年来,各地普遍建立“负面清单”制度,明确哪些行为不可为,为党员干部划出清晰的纪律红线。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把制度牢牢刻在心里。某市直部门因落实“厉行节约”要求不力,导致办公经费超支,部门主要负责人被约谈并通报批评。这一案例释放出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因此,建立健全常态化督查机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才能形成有力震慑。
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必须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日常行为的根本遵循。从思想上固本培元,在行动上率先垂范,靠制度上强化保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唯有如此,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以优良作风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交出作风建设的优异答卷。(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组织部:刘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