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青年干部当以“沉下去”的姿态提升民生温度
时间 :   2025-10-17 18:2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礼佳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青年干部当以‘沉下去’的姿态提升民生温度。“沉下去”三个字,言简意赅,却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和厚重的为民情怀。它绝非简单的姿态调整或方法转变,而是一种价值回归、一种作风锤炼、一种能力重塑。在这个呼唤担当的时代,青年干部唯有真正沉入基层、沉入群众、沉入问题,方能在“泥土芬芳”中感知民生冷暖,用“脚下沾泥”换来“心中有底”,最终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提升亿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沉下去”是淬炼政治品格的“熔炉”,在扎根群众中筑牢信仰之基。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最深厚的力量源泉。青年干部学历高、思维活、干劲足,这是优势,但若长期“浮”在机关、“泡”在文山会海、“困”于数字报表,则容易与基层实际脱节,与群众情感疏离,甚至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弊病。“沉下去”,意味着主动走出“舒适区”,扑下身子、迈开步子,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头巷陌、百姓家中,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倾听原汁原味的乡语民声,体察真实鲜活的民生百态。这个过程,是向群众学习、拜人民为师的过程,是深化对国情、社情、民情认识的过程,更是不断擦亮初心、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的过程。当青年干部的双脚沾满泥土,心中便会沉淀下对人民的真情;当他们的汗水挥洒在基层一线,为民服务的信念便会愈发坚定。这份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信仰,才是最坚实、最持久的。


“沉下去”是掌握国情民意的“窗口”,在深入调研中把准时代脉搏。“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矛盾和问题最集中的地方。青年干部“沉下去”,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这绝非走马观花式的“盆景调研”,也不是蜻蜓点水式的“悬浮调研”,而是要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聚焦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难点,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痛点堵点,进行“解剖麻雀”式的深入剖析。要善于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走到群众中间,听真话、察实情,既要看“门面”和“窗口”,也要看“后院”和“角落”,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只有在深入一线的调研中,才能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感知社会变化的温度,使我们的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更接地气、更合民意、更富成效。青年干部在“沉下去”的调研中练就的“火眼金睛”和务实作风,将是其成长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沉下去”是锤炼过硬本领的“战场”,在攻坚克难中增长实践才干。“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基层是实践的大课堂,是磨砺意志、增长才干的最佳舞台。青年干部“沉下去”,就是要主动到艰苦环境、复杂局面、关键岗位上去经受锻炼,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要敢于接“烫手山芋”,勇于钻“矛盾窝”,在化解信访积案、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基层治理、优化营商环境等具体工作中,不断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应急处突能力、改革攻坚能力。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困难与挫折,但正是这一次次的“墩苗壮骨”,才能让青年干部褪去“书生气”、染上“泥土香”,从曾经的“稚嫩新手”成长为能扛重活、能打硬仗的“行家里手”。实践充分证明,越是条件艰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锤炼人。


“沉下去”是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在为民解忧中提升民生温度。“沉下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浮上来”解决问题、服务群众、推动发展。青年干部“沉下去”的成效如何,不是看写了多少报告、开了多少会议,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要体现在民生温度的切实提升上。要树立强烈的结果导向,把“沉下去”收集到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尽责的任务清单,最终变成群众满意的幸福清单。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办好一件件民生“小事”,累积起来就是社会和谐的“大事”。青年干部要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用“走心服务”提升“民生温度”,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就在身边。只有当群众脸上绽放笑容之时,才是“沉下去”工作真正取得实效之日。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沉下去”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承诺,一种行动。广大青年干部当深刻领会“沉下去”的精神实质与实践要求,将其内化为一种自觉追求和工作习惯,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以“钉钉子”的坚韧执着,真正沉到基层去、融到群众中、干在实处里。唯有如此,方能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书写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让民生温度在“下沉”的身影中持续升温,汇聚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剑河县南加镇人民政府:陈礼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