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兴则文明兴,党建强则事业强。在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征程中,党建工作始终是凝心聚力的“红色引擎”,更是引领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生态绿色发展,既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赋予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重大政治责任。
强化党建引领,首要在于筑牢“思想根基”。各级党组织应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理论学习的核心内容,通过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同时,通过党员先锋岗、责任区的示范带动,向群众普及生态知识、传播绿色理念,构建“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生态共识共同体。
强化党建引领,关键在于建强“战斗堡垒”。生态环境保护不是抽象任务,而是具体的责任担当。各级党组织需将生态绿色发展纳入党建重点工作中,将绿色发展目标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并组建“党员突击队”,让党组织成为攻坚克难的“主心骨”。如,江西景德镇将林长制与支部责任区捆绑,每名党员护林员绑定300亩毛竹,卫星遥感发现火点即时推送手机终端,当地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连续两年下降四成。
强化党建引领,核心在于激活“先锋力量”。广大党员是推动生态绿色发展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各级党组织应引导党员在绿色发展的各领域主动作为、创新实践;同时,鼓励党员立足岗位开展绿色技术攻关、生态管理创新,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一面绿色发展的“鲜红旗帜”。如:福建泉州打破行政区划,由晋江上游三地组织部门牵头成立“流域联合党委”,共享水质自动站数据,每月滚动晾晒“红黄牌”,下游断面Ⅲ类水质比例同比提升6.7个百分点。
环境有容量,发展有质量。党建是引领生态文明的关键,不是用组织声势去“冲指标”,而是通过制度嵌入、成本分摊、数据共享等,让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各归其位,只有把“红色执行力”沉淀为“绿色制度力”,方能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竞争优势,实现“美丽中国”与“高质量发展”的螺旋上升。(从江乡刚边壮族乡人民政府:郑西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