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时代的乡镇发展,呼唤新思维、新作为。然而部分干部仍深陷“惯例依赖”,写材料套模板、搞调研走老路、分任务凭经验。工作机械重复,创新活力不足。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坚决摒弃旧思维,以创新实干激发新动能。
思想破冰,根除“路径依赖”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针”,更是乡镇工作破题开路的关键。当前,部分干部面对产业升级、数字治理等新任务,习惯用“老方子”治“新病症”,靠经验应对新诉求,归根到底是思想僵化、担当弱化。“不日新者必日退”,乡镇工作须坚决打破“路径依赖”,干部应把“创新是第一动力”刻进工作基因,清醒认识到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用“种庄稼的老办法”抓乡村电商行不通,靠“开会发文的旧模式”解邻里矛盾难见效。须常怀“空杯心态”,主动学习电商助农、数字治理等新本领,敢于质疑惯性做法,在农田里找创新灵感、在村民家寻破题思路,让创新从“被动要求”变成“主动习惯”,真正以思想破冰带动乡镇工作之进。
行动突围,走出“舒适区”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动手干。破除依赖,关键在行动。干部应摒弃“照老黄历办事”思维,做事之前先三问:政策依据是什么?群众需求有什么变化?现有做法能不能再提效?写材料别陷“复制—粘贴”窠臼,要把本镇特色产业、民生亮点揉进去,让文字带着“乡土味”;搞调研别只坐办公室看报表,得往田间地头钻、到农家院落坐,听村民说 “掏心窝子话”;分任务拒绝“一刀切”,要结合各村资源禀赋、干部特长,让懂种植的包靠农业村,善协调的负责纠纷调解。导师传帮带,不能只教“操作手册”,更要讲清“背后逻辑”,年轻干部更要主动跳出“等指令、靠指导、要方法”的被动,在乡村振兴一线敢试新招,在实干中蹚出新路子、干出好业绩。
机制破障,营造创新实干氛围
好机制是乡镇工作持续创新的“加油站”。乡镇考核要打破“唯数据、唯报表”的旧框框,不只看“办了多少件事”,更聚焦“啃下多少硬骨头”“闯出几条新路”,比如在产业培育上是否蹚出特色路径,在民生实事上是否破解多年难题。对敢闯敢试、成效显著的干部,优先纳入评优晋升 “快车道”;对守着老办法、打不开局面的,及时约谈督促、调整岗位,倒逼干部动起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明确“发展中失误可容、违纪违法不可赦”的界限,建强容错纠错“防护网”,为敢闯者卸下“后顾之忧”。定期开展“创新案例擂台赛”“亮点工作现场看”,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氛围,让乡镇干部放开手脚,在乡村振兴赛场敢闯敢干、竞相出彩。(山东省莱西市店埠镇政府:任晓婧)